第448章 指导罗宾
接下来的西班牙站和葡萄牙站,对马林康来说又是轻松的杆位发车带回胜利,比尔曼这两场和队友的差距变得更近,但还是没办法挑翻,眼睁睁看着马林康继续享受胜利的喜悦。
没有人知道比尔曼这会的想法是什么,拉提菲、德弗里斯等人都不清楚这些,甚至连马林康都没有察觉到队友那一丝微妙的变化,但只有车手本人最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轻松在波尔蒂芒取得又一个奖杯,同时打破马德里魔咒以后,马林康并没有立刻回到杭城备战主场,而是先前往意大利,去伊莫拉一趟。
之所以要去伊莫拉,这是里奇邀请马林康过来的,三叉戟会在这里跟其他几支同样参加意大利F4的车队一起进行测试,车队一共有4位车手,其中就包括罗宾·莱科宁。
“时间过得挺快的,这会你都准备为明年晋升F4做准备,很难想象两年前还在青年组比赛。”马林康在维修区看到罗宾后笑着说道。
“这不是我第一次和F4车队测试,可不是纯新秀,虽然这只是第一次跟三叉戟合作,之前去普瑞玛和US都有接触过。”罗宾回答道。
“这个选车队可是学问,可不要学习阿隆索叔叔一样,每一次路子都选错,不是只有最好的车队才能拿到资源,围场出色的车队有很多,但首先你得做到说服他们,让资源倾斜到你身上,要不然再好的牌也会达成稀烂。”马林康认真的提醒道。
“这个我清楚,父亲跟我讲很多了,不知道你今天过来是?”罗宾询问道,他只知道有4位车手过来测试,但车队的维修区却放置5台车。
“过来指导。”马林康回应道。
马林康确实是过来伊莫拉指导的,但不只局限于看录像、分析数据和讲解,而是亲自体验F4赛车来了解和对比,尽可能通过亲身经验来帮助罗宾。
毕竟,只有罗宾是沙特阿美青训车手,哪怕马林康是被里奇请过来测试,他主要为自家车队的成员负责,别人一般情况下管不着的,顶多给几句建议和分析,不会如此细致的去进行帮助。
时隔6年重新回到F4赛车,还是用统规版座椅,第一时间让马林康难以适应,不过当赛车正式来到赛道上的时候,所有不适感瞬间消失。
考虑到这次是作为标杆车手,而不是尽情发挥速度做圈速,马林康并没有像跑F1排位赛一样跑得飞快,更多的是帮助调整赛车设置,以不同的驾驶方式了解这台车如何运作等等。
车队上报给官方时间表的名字是三叉戟1,不像其他人都是名字缩写,许多不在现场的车迷通过社交媒体看到这个无名车手排在前3,非常好奇这到底是谁。
只有现场的人才清楚,三叉戟1就是马林康,不过所有人都不愿意对外透露,只是在心底羡慕三叉戟能找来世界冠军进行调车,虽然只是一次性的。
早上测试结束后,马林康和罗宾来到会议室,两个人开始进行单独的分析讲解,简单来说就是开小灶,在此之前他已经跟所有4位车手做初步的指导,完成里奇要求的软性指标。
“你的成绩比我慢0.7秒,对外听起来是还可以,但说实话还差很多。”马林康一改平日的笑容满面,开始非常严肃的对罗宾进行讲解。
有一点很清楚的是,作为朋友和作为车手教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什么样的身份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讲话,这个度很重要,不可能因为他是朋友就降低要求,这只会害了别人,而不是帮别人。
“我总感觉在第二计时段和14-15号弯非常挣扎,根本不知道在跑什么。”罗宾反馈道。
“简单来说,你就是感觉有点转向不足,进弯时缺乏对赛车足够的信心,可能有调教的原因,也可能现在还不完全熟悉这台车的特性。”马林康开始用25分钟的时间,结合两个人的车载视频就罗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
“我看这尾速,你能开到这么高,为什么我就不行?而且你的最快圈还没有拉尾流,你看看我这圈,甚至借助一点进入冷却圈赛车,还是慢一些。”罗宾发现一个小问题,继续询问道。
“我看看,如果我没记错,你这圈拿来对比的应该是用上偏向更高下压力设置,但伊莫拉不太需要这么高,早些时候你们都用更低一点下压力设置去跑,应该有这方面的车载。”马林康回应道。
两个人继续翻车载以后,终于找到罗宾尾速最高的一次,同样没拉尾流,还是稍微比马林康慢,只是没有对比圈那么夸张。
“最后一弯没处理好,事实上你在18号弯那边节奏就乱了,我们再一帧帧分析下问题。”单是这个问题,马林康又讲了20分钟,双方再讨论一会后才去准备吃午饭。
所有讲解的问题都不只是针对于这条赛道,更多则是如何在不同的赛道中更出色的处理这些东西,需要车手能够迅速的适应并掌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