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第25章 唯有吾弟!

  崇祯皇帝坐在东宫上首,脸上带着倦意,身子微微靠在椅子上。

   “鉴弟,过来坐。”

   他指了指绣墩,声音温和,如同兄长般。

   周鉴怔了怔,一声不吭坐下,仅坐了半个屁股。

   他的记忆中,姐夫从来没对自己有过好脸色。

   今天倒是奇了......可能是被我的渊博打动了吧!

   心中如此想着,忽见崇祯朝这边望来:“朝廷募捐,你助饷三十万两,帮了朕大忙。”

   他微微一笑,飞出两道鱼尾纹来。

   “朝廷有难处,身为皇亲,陛下的妻弟,理当如此。”

   周鉴站起身道,态度谦卑。

   “嗯,坐下说话。”崇祯挥了挥手。

   他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面性的皇帝。

   从十七岁登基,接手王朝末年的烂摊子,脸上几乎再没有过笑容,每天一副严肃忧愁的样子。

   除了周皇后和田贵妃,鲜有人敢和他开玩笑。

   当年袁崇焕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被他给斩了!

   十五年前,他初登大宝,礼贤下士厚待袁崇焕,请他督师辽东,希望干点实事。

   袁崇焕是要什么,崇祯便给什么,担心他镇不住场子,还给了把尚方宝剑,让他随便砍。

   主打的就是一个君臣信任。

   袁崇焕曾在君前扬言:五年平辽。

   崇祯十分感动,激动的一夜未眠,想象着平定辽东后,君臣关系传为佳话的场面。

   然而辽东不仅没有平掉,建奴居然杀到大明国都了!

   崇祯在龙椅上屁股还没坐热,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破关而入,兵围京师。

   袁崇焕驰援,居然想利用京师城墙,复制一场宁远大战。

   在皇帝家门口拒敌?与敌人纠缠?

   你怎么敢的?

   想学于谦?

   可朕不是英宗!也不想当英宗!

   崇祯对袁崇焕失望至极,感觉自己被骗了,愤恨之下,将他凌迟处死!

   自那以后,崇祯再也不对他人掏心掏肺,也不再信任任何臣子,对谁都要防着一手。

   曾经阳光的热血青年,心已冷。

   周鉴望着龙座上的姐夫,心中微动,忽然觉得他是个可怜之人。

   崇祯是亡国之君,却无半分亡国之君的颓废奢靡,反而十分振作。

   他虽没有雄才大略,但是个非常努力的人。

   后人评论,言说崇祯用力过猛,还不如什么都不干,直接躺平。

   纯属扯淡!

   大明这个烂摊子,若崇祯用力不猛,只能收摊。

   他登基之初,时值小冰河时期,各地灾荒频繁、粮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受灾尤甚,持续十几年。

   封建王朝小农经济不比现在,一年灾朝廷可以调度解决。

   若遇到两年以上天灾,基本无能为力,更别说全国各地大范围持续多年的天灾。

   崇祯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在位十几年,自己的万寿节,皇后的千秋节,从来没有宴会庆祝。

   周皇后的生日,就在前几日。

   早在十天前,崇祯就命司礼监传出谕旨:“今年皇后千秋节,命妇朝贺进贡、上贺笺等事,统统都免。”

   不是不爱了,而是宫中所有喜事统统取消了。

   崇祯日日坚持上朝,除非下雪下冰雹,皇极门那实在没法站人了,方在文华殿召见重臣,讨论政事。

   (明朝早朝是在皇极门举行的,称之为御门听政,皇极门在嘉靖朝之前,叫奉天门)

   当皇帝十几年,崇祯没有一天偷懒,每天批阅奏章直至三更时分,甚至有时候在半夜下达圣旨。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崇祯的勤奋程度,至少能排进前五,臣下誉其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

   若没有他十几年的兢兢业业,努力维持,大明王朝哪里还有崇祯十七年?

   只怕崇祯躺平一年,就得全线崩溃。

   参考历史上的弘光政权,只撑了八个月!

   南明开局的环境可比崇祯年间强多了,占据淮河以南,江南三百年来没有战乱。

   清军在北面忙着和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双方打得头破血流。

   而南明朝廷,皇帝不管事,夜夜笙歌,大臣内斗,各种战略失误,骚操作频频。

   起初清军以为南明带甲数十万,很是强大,遂不敢南下。

   后来多尔衮才发现,对面就是一群怂包!

   试探了一波后,直接大举南下,一股荡平。

   面对千疮百孔的大明,崇祯在努力维持着,他真的尽力了。

   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皆认为“崇祯因国势微弱,不能补救倾危。”

   就连满清皇帝顺治、康熙爷俩也点评过崇祯:非帝之罪也,不应与亡国之君同论!

   他只是运气太差,能力不行而已。

   只恨没有生在太平盛世。

   “鉴弟,听说你搞了钱庄。”

   崇祯皇帝微笑着开口,仿佛谈论家常。

   新乐侯刘文炳和驸马都尉巩永固经常入宫,与他说起过此事。

   周鉴微微颔首,毫不意外,他抬眼小心翼翼道:“臣弟听说朝廷缺粮缺饷,有心想为姐夫分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