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读心术:锦鲤崽崽带剧本拯救全家

第5章 生日十二月初五!

  佑佑若是知晓自家爹爹的想法,只会说一句:你们不过是作者创造出来,给女主刷经验的野怪罢了!

   气运之女,任何人都要让道的!

   余林在门外站了良久,收拾好情绪这才推门进去。

   屋里的张氏也缓过劲来了。

   竟然知道了余家的未来,那便从现在开始预防。

   夫妻二人的想法又不谋而同了。

   “林哥,都说了吗?”张氏问道。

   余林在门口处站了一会,等身上的寒气散了些,才往床边走。

   “嗯,都说了,大伯和三叔说没问题。”

   “只是佑佑还小,还没出月子,不宜见风,大伯和三叔建议等佑佑满月了,再开祠堂。”

   余氏一族,有人上族谱,不仅要开祠堂,更要本人到场。

   张氏道:“等满月?那你确定佑佑满月是哪天吗?”

   余林道:“我给定了昨天,她这也就才出生几天的样子,昨夜捡到的,那就定在昨夜。”

   “昨天初五,算下来下月初五就满月了。”

   “正好是正月里,家里人都齐全。”

   张氏没有异议:“那行,那就定昨日。”

   她摸了摸佑佑酣睡的小脸,一脸慈爱的说道:“以后,咱们佑佑的生辰就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五啦。”

   余林看着妻女,心里满足极了。

   想到佑佑的话,也不觉得沉重。

   他一定会保护好家人,让佑佑平安长大的。

   十二月底便是年节了。

   这一年各地旱灾严重,余林和张氏在外跑也没挣下几个钱。

   干脆早早回家和家人团聚。

   从北方一路往回赶,路上皆是黄土皲裂,大地毫无生机的样子。

   虽不到逃难逃荒的地步,但若明年还是这般。

   怕真的是要民不聊生了。

   二人一路行至府城,脚步才慢了一些。

   松阳县这边靠近南边,比北边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很多。

   最起码地里的粮食还没死绝。

   若收上来,也只能够一家人勉强吃几顿的。

   但是松阳县平日里收成还算好,家家户户也都有余粮。

   不至于像北边那样,连树皮都吃。

   张氏在家照顾佑佑。

   置办年节物品的活,便交给了刘氏和嫂子弟妹。

   她给了二两银子,一两让给佑佑买点棉布做衣裳。

   小孩子一天一个样,穿衣裳废的很。

   另外一两给刘氏拿去置办年节物品。

   刘氏也没推脱,直接收了。

   余家二房三个儿子,早就是自己赚钱自己花。

   刘氏不管他们的钱,只需要每个月给点孝敬的银子就行。

   兄弟三个分头行动。

   老太太带着老大一家,和三儿媳姚氏去了城里。

   余林和老三余木一起进了山里。

   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除了地里那口粮食,其他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余家村地理位置还可以。

   几乎四面环山,中间开了一条巨大的豁口,一条大河自上而下。

   但是现在河里已经没有水了。

   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村里也有村民进山打猎,或者挖些野菜、野果子果腹。

   余林三兄弟,老大余森是个赤脚大夫。

   老二余林常年在外闯荡,走过镖,当过卖货郎,也去码头扛过货物。

   张氏便是他走镖时认识的,二人情投意合。

   张氏孤独一人,便嫁给了余林。

   老三余木,是个庄稼人。

   大哥走村串巷的给人看病,二哥常年不在家,家里的田地几乎都是老三余木一把抓。

   再有老太太刘氏、大儿媳杨氏和小儿媳姚氏帮衬,家里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今年旱灾,全国各地都不好过,粮价上涨。

   余家村的粮食也没收多少。

   秋冬种下的麦种,到现在都没出苗,老三余木估摸着情况不好。

   余林便带着他直接进山,去寻吃的。

   田地干裂无收成,余家村的后山上倒还是森绿一片。

   余林有些拳脚功夫,上一趟山,也不过多半天的时间。

   家里人分头行动,就只剩下张氏和三个孩子。

   张氏嘱咐余枫余泽兄弟俩帮忙看好妹妹。

   她自己则去干些日常琐事。

   家里养了一头猪,已经定好二十五杀,要请其他几房吃杀猪菜。

   虽然今年老天爷不给面子,猪也不肥,但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肉吃就行。

   还养了两只母鸡,平日里下的蛋都是给余枫余泽补身子了。

   如今再加一个余佑佑,刘氏打算再买两只小鸡崽。

   现在不急着吃鸡蛋,可以等鸡崽长大。

   村里有一口井,吃水暂时没问题,只是无法灌溉田地。

   张氏将猪和鸡喂了,便挑起水桶,去村里的井打水。

   现在快中午了,井边没有几个人。

   余家长房大儿媳王氏,这会也来挑水。

   见张氏来了,便同她打招呼。

   “月娘,你也来挑水啊。”

   张氏笑着点点头:“嗯,大堂嫂。”

   王氏问:“真决定了要养那丫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