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977章 张议潮再破吐蕃,汉武帝非常激动!

  【汉武帝刘彻:出城迎战也太不应该了,难道张议潮在上次打完之后进化成了又一个常遇春?】

   【光武帝刘秀:说不定这次又有奇迹呢?】

   【魏武帝曹操:上次能击败吐蕃守军就已经是奇迹了,怎么可能天天都有奇迹?】

   【吴大帝孙权:对啊对啊,就好像曹阿瞒睡别人婶婶被砍死一个儿子一个典韦,还能侥幸逃生,那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奇迹!】

   【昭烈帝刘备:赤壁之战又能侥幸逃生,曹阿瞒这辈子的运气也该用光了!】

   【魏武帝曹操:呵呵,你们说这些屁话有什么用?朕的大魏一样还是真正的正统!】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对面的吐蕃将军看到城中起义军出城,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些个乌合之众怎么敢的?”

   “来来来,让他们列好阵,然后再开打!”

   这名吐蕃将军信心满满。

   过去几十年,吐蕃军队横行西域,对当地人的战斗力知之甚详。

   就是一群渣渣!

   很快双方列阵完毕,随后开打。

   吐蕃人依旧还是和之前那么多年一样的战术。

   少量步兵在前方和起义军正面短兵厮杀,随后大队骑兵从侧翼开始包抄。

   一切看起来都相当顺利。

   激战片刻后,起义军的阵型明显动摇。

   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队形训练,全方面的差距带来了战场上的劣势。

   吐蕃将军见状越发坚定判断,不假思索地下令。

   “全军出击,赶紧结束,今晚本将军还要搂着沙洲城里的汉女睡觉呢!”

   出于对起义军的藐视,吐蕃人很快全线压上,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此时城头突然一声炮响。

   紧接着,两路兵马猛然从沙漠中冲出,朝着吐蕃人的后方袭来。

   吐蕃将军见状大吃一惊,脸色发白。

   “这怎么可能?”

   “该死的,这些兵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身旁,一名吐蕃侍卫似乎想起了什么,颤声道:

   “坎儿井!他们是从坎儿井里出来的!”

   坎儿井,这是一种西域人民在和沙漠共存的漫长时光中,发明出来的一种用水技术。

   简而言之,就是在地下挖出许多隧道,用来沟通地下河以及储水。

   这些坎儿井不但能提供水源,还能在战乱时期作为庇护所进行藏身。

   绝大部分的西域城池都有坎儿井,沙洲当然也不例外。

   张议潮便将其用作隐藏伏兵的地点。

   还没等吐蕃将军想出办法,从坎儿井地道中杀出的两路伏兵已经攻入吐蕃人的后方。

   吐蕃军队阵型瞬间大乱。

   城头之上,张议潮见状露出振奋表情。

   “就是现在,擂鼓,全军出击!”

   在震天的鼓声中,三路起义军疯狂夹击。

   吐蕃军队猝不及防,很快就全线溃散,大败而逃。

   【在经历了一番苦战夺取沙洲后,张议潮又巧妙运用当地坎儿井隐藏伏兵,击溃了前来镇压的吐蕃军队。】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心情都不由激动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干得好啊,张议潮!】

   【唐高祖李渊:张议潮这小子真不错,是大唐的英雄!】

   【汉高祖刘邦:河西之地汉家故土重归华夏,真好,好啊!】

   刘邦说话时,心中的情绪颇有些微妙。

   在金幕没出现以前,河西走廊还是匈奴人的地盘,和大汉哪里有一毛钱关系?

   大汉的开拓气息,一下子就随着张议潮的胜利扑面而来。

   【汉武帝刘彻:是朕开拓的河西走廊,张议潮好小子,朕喜欢这小子,哈哈哈!】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随着张议潮两战两胜的消息传开,被吐蕃控制的河西、西域两处地方开始了野火燎原般的起义浪潮。】

   和习惯于同化新征服地区的华夏王朝不同,吐蕃帝国对河西、西域两处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方式更类似于后世西方诸多国家的殖民地。

   在这些地方,吐蕃人无所不用其极地盘剥当地百姓民众,想方设法地榨干一切能获取的资源。

   多年以来,吐蕃人的诸多暴行早就已经让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只不过之前的吐蕃帝国实在是过于强悍。

   东边打进了大唐长安,西边把阿拉伯帝国打得屁滚尿流。

   如此兵威之下,无人敢于造反。

   如今随着唐军大破吐蕃于盐州,张议潮起义后两败吐蕃军队的捷报不停传来,所有人都知道吐蕃军队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河西、西域的诸多豪强、百姓们终于等来机会,纷纷揭竿而起。

   不仅仅是汉人,还有许多西域当地的胡人,甚至连一些前不久迁移而来的回鹘人也加入起义军之中。

   一座座城池中,无数当地民众并肩作战,将吐蕃军队或歼灭、或驱逐。

   甚至就连吐谷浑所在的青海地区,也同样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一时间,吐蕃帝国整个北部近半国土都陷入了起义军的烽火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