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217章 道光皇帝的第一次考验,李世民感慨杜受田心机真重!

  从弹幕中可以看出,一半的皇帝选择了四皇子奕詝,另外一半则选择了六皇子奕欣。

   至于唯一一个大清皇帝康熙,并未发表意见。

   【汉高祖刘邦:咦,你们是不是因为奕詝是败家子?咱们应该站在道光皇帝当时的立场上来讨论这件事情才对。】

   【秦始皇嬴政:朕就是站在道光皇帝的立场上来讨论的。】

   【汉高祖刘邦:那为啥要选奕詝?嫡长子才是最合适的。】

   【隋文帝杨坚:嫡长子确实合适,那些看似聪明的其他儿子可一点都不靠谱,杨广的视频难道你们没看过吗?】

   【唐太宗李世民:各位,你们要注意一下大清如今的局势啊。】

   【明太祖朱元璋:朕选六皇子奕欣,是因为他足够聪明,只有聪明的君主才有希望带领大清摆脱被西方各国欺压的情况。】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说得没错,这种时候可不是守成的时候,必须得创新。】

   【魏武帝曹操:奕欣是个闯祸精,等会直接把大清给创新创到亡国了!】

   【汉武帝刘彻:那也比奕詝强。奕詝无能,上去就是慢性死亡。奕欣上去虽然也可能像杨广一样亡国,但还有希望让大清浴火重生!】

   【宋太祖赵匡胤:还搁这浴火重生呢,奕欣这小子上去胡搞瞎搞一通,朕看大清就要变成下一个南宋。】

   历朝皇帝激烈争执,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最终,有两件事情让道光皇帝做出了决定。】

   由于大清的内忧外患,加上道光皇帝本身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他很快就生病了。

   于是他便派人来到皇子们读书的上书房。

   “陛下有旨,召四皇子奕詝、六皇子奕欣于半个时辰后前往寝宫面圣!”

   两名少年皇子对视一眼,随后各自去找自己的老师。

   四皇子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六皇子奕欣的老师是卓秉恬。

   两人都是当代非常有名气的大儒。

   杜受田得知情况后,正色对着奕詝开口道:

   “殿下,此事极有可能关系到太子大位,你必须郑重。”

   奕詝表情严肃地点头,道:

   “还请师傅教我。”

   杜受田想了想,道:

   “六皇子天资聪颖,弓马娴熟,对国家大事也多有犀利见解。”

   “若皇上询问这些方面,殿下您恐怕很难如六皇子那般出彩。”

   奕詝:“……”

   杜受田笑了笑,道:

   “所以,臣的意思就是……”

   杜受田突然警惕,左顾右盼了一番,似乎在防备隔墙有耳。

   几秒钟后,杜受田附耳对着奕詝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奕詝连连点头。

   另外一边,卓秉恬同样表情严肃,和杜受田做出了类似的判断。

   “皇上已然高寿,不召其他皇子,却偏偏召四皇子和殿下您,想必是要对太子之位有所决断。”

   六皇子奕欣顿时来了精神,跃跃欲试地开口道:

   “四哥虽和我感情极好,但这一次,我怎么样也是要争一下的!”

   卓秉恬呵呵一笑,赞许道:

   “殿下好志向!”

   无论是杜受田还是卓秉恬,都是两位皇子正儿八经行过拜师礼,要尊称一声“师傅”的老师。

   只要他们教导的皇子将来能成为皇帝,他们就是当朝帝师!

   权力和荣誉将随之滚滚而来。

   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诱惑。

   卓秉恬给奕欣出了主意。

   “殿下,您最擅长的就是才智。”

   “等会陛下若是询问你国事,你务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陛下体会到你改革弊政,中兴大清的决心!”

   奕欣目光熠熠,连连点头。

   “师傅说的是,我明白了。”

   半个时辰后。

   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欣两人都站在寝宫之外,恭敬等候。

   两人虽然距离很近,但都低着头,相互间没有任何开口说话的意思。

   说起来,两人都是由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的,可以说是在同一座宫殿里从小玩到大。

   幼年时期,两兄弟的感情也是最好的。

   但人总会长大。

   如今为了皇位,两兄弟明争暗斗,虽然依旧还是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那种兄弟之间的情分却也消失得七七八八了。

   片刻后,一名太监走了出来。

   “陛下宣四皇子奕詝觐见。”

   奕詝赶忙进入寝宫之中。

   “皇阿玛——”

   刚看到病榻上的道光皇帝,奕詝就红了眼睛,跪在地上,眼泪滚滚而下。

   一脸病容的道光皇帝见状也不由触景生情,叹息一声。

   “朕老了,命不久矣。这大清的龙椅啊,朕怕是坐不长了。”

   奕詝五体投地,大哭出声。

   “皇阿玛别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康熙爷和乾隆爷两位都是八旬高寿,您一定也能长命百岁。”

   “孩儿还想要一辈子侍奉在您的左右,随时聆听皇阿玛的圣训!”

   道光见状,又是一番叹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