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715章 历朝皇帝盛赞左宗棠,都感觉阿古柏不好打

  面对众人的疑惑和不解,左宗棠淡然一笑,指着棺材开口。

   “本官若此去终不得收复新疆,便以此棺木存身,永葬西域之地!”

   这句话,直接让在场的将士们动容。

   刘锦棠心中热血涌动,大声开口。

   “大人放心,有末将在,定能将新疆收回大清疆域!”

   诸多将士们同样也是大声开口。

   “钦差大人,我等必收新疆!”

   “那阿古柏必死无疑!”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不由动容。

   【汉高祖刘邦:抬棺出征?好家伙,这个左宗棠朕喜欢!】

   【汉武帝刘彻:古有马革裹尸,今有抬棺出征,左宗棠是个汉子!】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要有这种豪情壮志,方为我华夏男儿!】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好一个刚直之士左宗棠,朕喜欢,是大清的好臣子!】

   【魏武帝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左宗棠和朕是一路人!】

   【吴大帝孙权:曹阿瞒,别整天显摆你那几句臭诗词,瞎碰瓷什么呢?你也没收复西域啊你就在那吹。】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左宗棠的激励下,经过将近两年的准备后,大清终于拉开了这一次西征收复新疆的战争序幕。】

   这一次左宗棠麾下总计有六万兵马。

   他本人亲自建立的楚军,再加上一部分调来的湘军精锐,合计两万五千人。

   部将张曜统领的豫军一万五千人。

   四川提督宋庆统领的川军一万两千人。

   甘肃的地方部队,以及之前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时收服的一部分降军,大约在一万人出头。

   还有一千五百黑龙江马队,以及一部分其他兵源。

   左宗棠坐在帅帐之中,表情严肃地开口。

   “新疆距离内地太远,若我们陷入和阿古柏之间的长期相持,必然后勤不济,不战而败。”

   “此番收复新疆,当以‘缓进急战’为指导。”

   “刘锦棠,你率一万五千精锐为主力。张曜,你领一万兵马作为策应,先行收复北疆乌鲁木齐等地。”

   “待你部奏凯后,其余各部再分兵进攻南疆,可定全功!”

   刘锦棠挺起胸膛,大声道:

   “请大人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张曜呵呵一笑,淡然道:

   “钦差大人,就让这些西边的蛮子瞧瞧咱们中原河南儿郎的厉害!”

   吐鲁番。

   这座城池是阿古柏伪政权“哲德沙尔汗国”位于北疆的北都,和位于南疆喀什噶尔的南都对应。

   伪政权的建立者阿古柏头戴和奥斯曼帕夏类似的王冠,大马金刀地坐在王位上。

   阿古柏,本名买买提·亚库普,中亚浩罕国人。

   亲爹是个跳大神的阿拉伯教巫医,但在阿古柏很小的时候就死了。

   在那之后,少年阿古柏带着亲妹妹流落各地,靠跳舞卖艺卖身为生。

   就这么一路卖来卖去,阿古柏和妹妹换了很多任主人,终于一起成功地爬上了塔什干城的贵族阿奇木纳尔·买买提·库什伯克的床。

   这位贵族非常喜欢这对懂伺候人的兄妹,就把阿古柏的妹妹娶为平妻(阿拉伯教可以有四个妻子),随后把阿古柏提拔起来陆续当了军官、将军。

   大清同治三年,新疆人民不堪忍受大清的压榨,从北疆到南疆,燃起了无数反抗的烽火。

   各路起义军之间相互攻杀,让浩罕国大汗阿里姆·库里察觉到了机会,于是就派出阿古柏领兵入侵新疆。

   在浩罕国的大力支持下,阿古柏用两年时间攻灭了新疆四分五裂的各个小政权。

   除了最东边的哈密还在大清控制之下,剩余绝大部分的新疆都被阿古柏入侵占据。

   此时的阿古柏控制疆域已经比浩罕国还要更大,于是他便和原本的头子浩罕国翻脸。

   翻脸是要有本钱的,阿古柏区区一个新生伪政权不可能承受得了大清和浩罕国的东西夹击。

   为此,阿古柏开始疯狂找主子。

   首先,在宗教的认同下,阿古柏去找到了当时的阿拉伯教世界的领导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声称愿意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在东方的臣属。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一听,还有这好事?

   于是就把阿古柏封为“埃米尔”,大致相当于诸侯王。

   阿古柏得到埃米尔的封号后,便在自己控制的所有城池中悬挂奥斯曼帝国国旗,发行的钱币也印上奥斯曼帝国当代苏丹的头像。

   不过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只不过是沙俄的沙包,大英帝国眼中的西亚病夫,距离新疆又有万里之遥,其实没啥鸟用。

   于是阿古柏又和正在激烈争夺中亚地区的英国、俄国分别签订了各种条约,换取这两个国家的支持。

   至此,在得到了奥斯曼、英、俄的支持后,阿古柏多次镇压了新疆当地百姓对他的反抗,维持了十余年的侵略统治。

   得知大清即将出兵后,阿古柏火速从南疆的喀什噶尔来到北疆的吐鲁番,安排战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