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946章 忽必烈的新姓名,历朝西征盘点开始

  改姓这件事情,忽必烈思考过很多次,心中也有好些选项。

   既然是大元王朝,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用“元”来作为国姓。

   但元这个姓,最为人知的无疑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皇族。

   大元是蒙古皇族,和鲜卑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元姓就被忽必烈弃用了。

   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选项,那就是出自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的“铁”姓。

   但铁这个姓也有问题。

   契丹建立的大辽,就有“镔铁”之意。

   完颜阿骨打的女真政权灭掉辽国后,为了压胜辽国“镔铁”,特地选择了“金”作为国号。

   意思就是金比铁更硬。

   大元灭掉了金国,怎么能选一个还不如金国的铁姓来作为皇族之姓呢?

   思来想去,忽必烈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姓。

   这个姓在华夏历史上也算是相当久远的,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皇族之姓。

   而且所有人一听到这个姓,就会下意识地将它和“汉”联系起来。

   大元要推行汉化,采用这个姓作为皇族姓氏就非常应景。

   忽必烈带着笑容,淡淡道:

   “朕已经决定,从今往后大元皇族改为——刘姓!”

   “朕之汉姓,为——刘烈!”

   群臣闻言,顿时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一个汉化的皇族,采用创建了大汉的刘姓,这太合理了!

   就在忽必烈话音落下的一瞬间,历朝历代的所有金幕上同时飘过一行字幕。

   【系统提示:用户“元世祖忽必烈”从现在开始,改为“元世祖刘烈”。】

   历朝皇帝先是惊讶了一下,随后纷纷发出弹幕。

   【汉高祖刘邦:刘烈?忽必烈你老实交代,是不是朕沦落在草原上的子孙啊?】

   【元世祖刘烈:那都是世人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朕改名刘烈,是为了让所有大元臣民知道大元推行汉化的决心而已。】

   【汉武帝刘彻:只要你愿意汉化,朕对你改姓是没啥意见的。】

   【光武帝刘秀:虽然有点怪怪的,不过刘姓的确就应该是皇族,朕非常欢迎你改姓!】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改姓赵?这才是百家姓之首!】

   【元世祖刘烈:你给朕一边去,大元都把你的大宋给灭掉了,谁会用你的丢脸赵姓?】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李姓也挺好的,不过你爱姓啥是你的事,总之还是恭喜!】

   对忽必烈改姓这件事情,历朝皇帝都很高兴。

   韩愈在《原道》中曾经说过:“孔子之作 《春秋 》也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后来雍正在《大义迷觉录》中则写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虽然雍正的话本意是为了大清洗白,但无论是韩愈还是雍正,他们的观点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华夏文明并非以血统,而是以文化来进行区分。

   汉族自然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基石部分,但其他民族只要愿意加入华夏文明的大家庭,自然也就是华夏的一份子。

   有清朝的闭关锁国在,很多人误以为华夏文明是保守、封闭、不思进取的。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没有开放包容的思想,华夏文明怎么可能从黄河中下游的一隅之地,发展成独霸东亚的超级强国呢?

   从周武王分封八百诸侯开始,姜子牙教化东夷,诸葛亮教化南蛮,这都是华夏历史上非常成功的教化案例。

   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骄傲自称“我蛮夷也,不奉中国礼仪”的楚国所占据之荆楚大地,后来却成为了华夏最核心的领土之一。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这些才是华夏文明之所以能一直从古代延续到现代,成为现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断代文明的核心要素。

   所以历朝历代这些有资格观看金幕的明君们,并不会去嘲笑忽必烈是硬凑、硬融合,反而会对忽必烈这种行为大加赞赏和鼓励。

   这对大元所有华夏子民都是天大的好事!

   忽必烈,不,现在应该称呼他为刘烈。

   刘烈看着这些弹幕,心情非常愉快。

   金幕中的大元的确是灭亡了。

   但金幕之外的大元世界,却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新生!

   “妥懽帖睦尔这小子,也算是给大元做了一件好事。”忽必烈感慨着。

   彻底汉化,采用汉姓之事,忽必烈其实已经想了很多。

   但种种因素之下,始终未能行动。

   直到见证了妥懽帖睦尔这部盘点视频中大元的灭亡,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

   历史上的大元,蒙古、色目人还能掌控兵权、朝权。

   在那样的情况下,依旧还是被朱元璋率领汉人推翻。

   如今的大元,汉人早就已经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主力。

   必须要全面汉化,让大元皇族真正成为汉人的一员,才能有效保证大元的长治久安!

   众人刚刚恭喜完刘烈改名,金幕中就出现了新的提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