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806章 徒叹奈何

  在当前,只有“洛邑”存在护城河,其它城池无论附近是不是有水系,一概没有增添护城河这一项措施。

   若是国家的实力健在,有护城河自然可以更加保障城防。

   像是目前的周王室,究竟有没有护城河都变得无所谓了。

   站在北面的城墙上可以看到洛水,偏西的太阳光线照射下,河面被风所吹拂泛起了一道道的水纹,使之从远处看去好像是满河面如成群的金鲤游动一般。

   洛水没有发生过改道,它一直是那样流淌着。

   面对洛水发誓的人之中以汉光武帝和死妈懿最为出名,两个人也成了一正一反的典型。

   汉光武帝刘秀指着洛水发誓的时候,当时的人本就对誓言很是看重,他指着洛水发誓只是增加誓言的份量。

   死妈懿则是借着汉光武帝刘秀手指洛水发誓的份量,取信那些对自己心存怀疑的人。

   因为死妈懿效仿汉光武帝刘秀的行为,所以曹爽愿意相信。

   那不是曹爽没有脑子,单纯就是怎么都没有想到死妈懿怎么就敢悖誓。

   别说曹爽没有想到,有得是人没有想到,闹到后面见证誓言的人,有不少在羞愧与怀疑人生中自杀或郁郁而终。

   在死妈懿之后,政治人物想要取信于人不再容易,更没有人敢于指着山川河流发誓了。

   同时也是因为死妈懿,历代权臣不再有好下场。

   要不然的话,在三国之前,哪怕是有了霍光的旧例,其实当权臣真不是没有篡位成功就必然会遭到清算,君主和权臣的对立真不是你死我活。

   所以了,周公旦打下的好底子,到死妈懿直接荡然无存。

   其实,要是晋朝能够发展强盛,后面自然会有大儒为其辨经。

   个人私德有亏的绝不止是司马氏,篡位的权臣也不独他们一家,为什么独独司马氏遭到唾弃呢?

   晋初就因为总是争权夺利闹了“八王之乱”,后面更是出现“五胡乱华”的事件,直接将司马氏一门给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了。

   李二凤在玄武门杀掉兄弟,逼得父亲退位,霸占兄弟的媳妇,哪一件可以拿出来说?

   如果李唐只是洗刷突厥带来的耻辱,其实不够资格被称颂。

   毕竟,杨隋虽然只有二世,但是杨隋已经全面压制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乃至于都打到西域以西了。

   李二凤在世期间,全面收回了杨隋的政治遗产,又在杨隋打下的基础上打出一个万邦来朝的局面。

   后面的李治也争气,灭掉了杨隋和李二凤时期朝思暮想要消灭的高句丽。

   有过极为强盛阶段的李唐,给予历史和后人交上了一份极好的答案,李二凤的过错也就变得瑕不掩瑜了。

   司马氏的两晋给历史和后人交了什么答案?仅仅是作为中原王朝中第一个被异族打得大半江山沦丧,足够司马氏做的任何错事被放大,一再有人拿出来鞭尸。

   晋国的卿大夫都是权臣,不妨碍他们得到晋人的爱戴,连晋君周一样不到除之而后快的程度。

   若是晋君周用指着洛水发誓来规劝周天子禅位,成功说服周天子的概率可以说将会变得无限大。

   本来就没有什么实权,天天将小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禅位后不会被杀,能够继续窝起来过优质生活,成为天子的人也是姬姓,多少能够解读为同宗的权力交棒,好过被异姓夺去江山,天子与公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当天夜晚,楼令郤至、智罃、士鲂、邯郸旃回到城外的营寨歇息,身负重任的中行吴则是留在城内。

   “为什么送这种大功劳给中行吴啊?”郤至可是知道什么叫从龙之功。

   晋国若是取代周王室,晋君周成了晋天子,有中行吴规劝姬泄心的过程,肯定算得上是从龙之功的。

   “有些事情需要有人去做。众同僚之中,无疑新军佐最为合适。”楼令没有说实话。

   因为晋国取代周王室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晋君周不会多么感激中行吴的所作所为。

   事实就是那样,只有事情看起来很难办,办成才算是大功,伸一伸手或动一动嘴皮子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顶多算是锦上添花,很难让他人铭记于心。

   “我总觉得你憋着坏,只是猜不出哪里有坑。”郤至说道。

   楼令摇着头应道:“充其量就是新军佐要背负一些骂名。”

   真的有那么简单?

   有些后患在发生之前很难被窥知,只有事后遭遇到什么挫折,才会让人回想来大彻大悟。

   楼令挖坑是对着荀氏挖,可不止是算计了中行吴个人。

   那个坑就是,今天中行吴能够威逼周天子,日后敢干什么事情简直无法想象。

   多少逼迫前代君主的人可以得到好下场?他们可能在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死了则是一定会祸及子孙。

   没别的,单纯就是遭到君权的忌惮而已。

   在楼令的崛起阶段,乃至于崛起之后,他已经看得很明白,荀氏压根就无法跟自己尿一壶里面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