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秦末之变

第75章 穿墙术的用武之地

秦末之变 临风听禅 2125 2024-05-28 21:23

  灌婴带来的五百军兵是他挑选的精兵,战斗力即强又衷心。

   黑衣人从屋里冲出来后,也不答话,直接冲向军兵方阵。黑衣人的数量有二三百人。

   袁野与战姬被保护在军兵核心。灌婴、柴武在外围。

   黑衣人就是卢绾派来的死士,他们服用了'忘死丹'。忘死丹是一种剂量超标的兴奋剂,人服下后,就会兴奋异常,可以说是疯狂,不知疲劳,也感觉不到疼痛,只要有一口气,就会继续战斗。这忘死丹的技术,当然是刘邦带来的。

   一般人受了重伤后,会因为疼痛而失去战斗力,甚至休克。黑衣人因为感觉不到疼痛,他们即使被砍断双腿,仍能爬着杀敌;被弓箭射成了刺猬,仍凶如猛虎;就算被开肠破肚,只要血不流尽,仍挥刀砍杀。

   黑衣人的战斗意志更不必说,哪怕只剩一个人,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仍敢冲锋陷阵。

   军兵见状,无不胆寒,士气瞬间瓦解。

   灌婴见军士已损失过半,心知如此下去,必是全军覆没。他喊道:“往屋里撤!”

   他想把军兵撤进屋里,然后借助墙壁与黑衣人抗衡。

   袁野背起战姬,在军兵的掩护下,退入附近的屋内。

   军兵在撤退的路上,又伤亡一半,只剩百余人了。

   军兵全部退进屋里后,死守住门口和窗户;由于接触面少了,伤亡速度也降了下来。

   屋内的军兵瑟瑟发抖,袁野也胆战心惊。

   “有什么好对策?”柴武问灌婴。

   灌婴显然没对策,又不敢说丧气的话,只是急促地呼吸着。

   后墙突然破了个大洞,连理枝撞了进来。

   袁野见到是连理枝,头都大了。

   连理枝目标很明确,就是袁野和战姬。

   灌婴与柴武抵住了连理枝。

   灌婴与柴武是一个类型,都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行家,但要和武功高手过招,那就不行了。连理枝只用数招,就将灌婴、柴武打翻在地。

   灌、柴二人挣扎起来,又要来战,连理枝撇下他们,冲向袁野。

   袁野早看出连理枝的目标是自己,又看到灌婴和柴武不是他的对手,心想不能坐以待毙了,于是背起战姬穿墙而走。

   连理枝看到袁野和战姬没入墙内,也觉诧异,显然没想到会有这一出。

   袁野的穿墙术之所以在之前没派上大用场,是因为袁野经历的战斗大都发生在野外,野外哪有墙穿呀。若是换到都市,或是房屋密集区,那就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袁野穿到隔壁后,丝毫不敢懈怠,继续背着战姬向另一堵墙穿去。

   袁野刚隐入墙内,连理枝就撞破墙壁追了进来。看到袁野又穿了出去,他也只好又破墙而出。

   袁野背着战姬满村跑,从东屋穿出来又穿进西屋,从老李家穿出来,又穿到老张家去了。

   连理枝连续破墙。有时遇到危房,连理枝刚撞进去,房屋就塌了,他就被砸在屋里。这当然伤不到连理枝,但连理枝毕竟不是推土机,他连续破樯,也是会累的。

   渐渐的,袁野已经把连理枝甩出“两条街”。

   袁野背着战姬也跑累了,看看连理枝没追来,就停住了脚步。

   袁野刚喘两口气,听见有人喊他,“义士,义士!”

   声音来自一座粮仓。

   袁野过去,透过木门的缝隙,看到是个中年人。

   “是在叫我吗?”袁野问。

   中年人道:“义士,我是白河村的村民,我们全村人都被关在了这里。我看你背着人,肯定也是逃难的吧?看在咱们同命相怜的份上,求你放我们出来。”

   袁野看到粮仓的门是厚实木的,上边锁着铜锁。

   袁野抽出伏羲剑,砍开铜锁,比切豆腐容易多了。

   村民涌出来,也有五六百人。

   “你们分开逃走,”袁野嘱咐村民,“别让他们给包圆了。”

   村民对袁野千恩万谢。

   袁野似乎很有成就感,一时忘了危险的存在。

   村民一声惊呼。

   袁野看到逃跑的村民都停了下来,目光盯着自己的身后。

   袁野心知不妙,他转头看到连理枝已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自己的身后。

   连理枝出手抓袁野的胳膊,速度太快,袁野没躲开,连理枝抓住袁野的同时又对逃跑中的村民喊道:“谁也不许跑!”

   说话的是莲妹,声调阴森森的。村民真就吓得不敢跑了。

   袁野趁连理枝对村民说话之际,使出泥鳅功,从连理枝手中挣脱。

   连理枝岂能让他跑了,身形一晃,已到了袁野身前,然后推出一掌,击在袁野软麻穴上。

   袁野瘫软在地,战姬也摔在地上。

   连理枝没有下杀手,他要折磨一下袁野,因为刚才撞墙,让他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你这混蛋,从哪儿学的这些稀奇古怪的招式?不能让你死的太痛快。”莲妹阴柔地说道。

   连理枝拉起袁野的手,捏住他的手指甲盖,轻轻的一拔,指甲就被拔了出来。

   俗话说十指连心,袁野顿觉痛彻心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