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逐鹿从战国开始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天灾的预防

逐鹿从战国开始 渔歌飘渺 2138 2024-05-28 22:42

  但凡不是笨蛋,有粮食,有钱的佃农或者农民,都会修造个人的储粮仓或者地窖,用以保存粮食。

   这也是得益于杨乾几乎每日不停的宣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类的标语,到处可见,还有一些小说家深入民间不断的宣传。

   当吃朝食的时候,杨乾将大运河的事情说了出来。

   所有女人们都疯狂了。

   哪怕不知道大运河计划的女人,再给科普之后也满脸震撼。

   杨乾的女人们,身份都不简单,哪怕像小丫头,小棉袄之类的奴籍侍女,那从小都是有教导读书识字,开启智慧的。

   对于农耕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这个年代的人,可能没有现代化大学生那种眼界开阔,但不得不说的是。

   这个年代的人懂事,知道粮食意味着什么。

   杨乾曾经看过一个街头采访,问一些大学生,如果打仗了,没粮食怎么办。

   有个别被采访的大学生就会用那清澈且愚蠢的眼神回答。

   “没粮食,就去超市买呀。”

   杨乾当时听了,笑的差点连大姨妈都笑出来。

   只是笑过之后,就感觉有些可悲,杨乾希望,那些是摆拍的,而不是真的有人会那么无知。

   张雨梦倒没有跟别的女人那样,被震惊死,但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上辈子,自己国家可是号称基建狂魔,不就是一条大运河嘛。

   什么叫华夏速度,只要钱到位,速度跟给钱的速度是成正比的。

   只要钱到位,别说一条三千里的运河,就是开一条运河绕着地球一圈,都没问题。

   “你的意思是说,未来夏国不会再出现饥荒?”

   杨乾闻言哈哈一笑,看到众女兴致很高,他并没有大声说话,而是小声在张雨梦耳边嘀咕道。

   “你想多了吧,怎么可能。”

   张雨梦眼中满是好奇“上次欠收,路上都是人骨头,确实比较惨,可上辈子,好像也没听过真的哪里有饥荒啊。”

   杨乾摇摇头,惆怅道。

   “那只是个别地方的黔首,要是大范围的饥荒,你看到的就不是偶尔的人骨头,可能是成规模的骸骨堆。”

   “至于上辈子,你看到的只是国内不缺粮食,国家储备粮有多少,没人知道。”

   “可你知道,光是大毛和二毛干起来,国际粮价就上涨了60%,国内粮价平稳,那是国家保护我们。”

   “就算是我们穿越过来的年份,全球仍有数千万人还在承受着饥荒。”

   “有了大运河,短时间内问题不大,怕就怕灾荒。”

   杨乾对于天灾,特别是旱灾,内心总有种本能的恐惧感。

   张雨梦不由瞪大了眼睛。

   “不可能啊,现代社会还有灾荒?”

   杨乾扔了一个鄙夷的眼神给她。

   “嗨,运气好,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好是历史气温的上升期。”

   “从古至今,有记载的就有四五次的气温上升期,只要气温上升,那么粮食自然大产,最关键是,每次的气温上升期那都是大一统的场面。”

   “但也有副作用,副作用就是容易有旱灾。”

   杨乾喝了一口酒水,摇摇头道。

   “我现在什么都不怕,就怕天灾,人祸我可以用物理手段消灭,天灾的话,我就真的抓瞎了。”

   张雨梦搂着杨乾的胳膊,摇了摇。

   “没事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办法的,一般旱灾也就一年对吧。”

   杨乾满脸呆滞的看向张雨梦,忍不住给了她一个毛栗子。

   “卧槽,你是不是博士毕业的?你的毕业证是买的吧?”

   杨乾面色沉重,有些事情他是真的不敢想,越想越是细思极恐,甚至想的多了,晚上觉都睡不着。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共有1300多次大旱灾。”

   “这是大旱灾,小旱灾都没记录上去。”

   “这些旱灾大部分发生在北方地区。”

   张雨梦一惊“北方?那,那不是我们的老巢嘛。”

   杨乾没好气道“可不是嘛......”

   突然,杨乾反映过来,啐了一口。

   “什么叫老巢,搞的就跟土匪一样,会不会说话?”

   接过姜兰递来的酒水后,一饮而尽。

   张雨梦不由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大,整个人都傻眼了。

   “不,不会吧,你说的有点恐怖啊,2100年,大旱灾就有1300场?卧槽,那大旱灾小含早加一起,岂不是年年都有?”

   杨乾摇摇头“我下辖的郡县里面,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地方有旱灾,但都不严重,加上储备粮充足,运送也方便,也就没闹大。”

   “像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在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旱区“树皮食尽,人相食”太惨了,那个景象我这辈子都不想看到。”

   “还有1785年(即清乾隆五十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