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郑王天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郑君臣尽欢颜

郑王天下 忆枕中梦 2702 2024-05-30 14:33

  “捷报,捷报!世子已定苏子国,平二戎而灭廧咎如之狄,大军不日将启程回国!”

   新郑北门,一辆战车冲入城中,御戎小心的驾御着马匹,车上的士卒将这份战胜的喜悦传于城中的每一个人。

   欢呼声,经久不绝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来自战争的胜利历来都是提升国民尊严感和荣誉感的不二之选。

   当然了,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很多国人的父子兄弟有可能活着回来。

   这确实是喜事一件。

   要知道,郑忽带走的可都是青壮,春耕快要开始了,青壮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郑忽打了败仗,死的不单是青壮,青壮背后的家庭也极有可能陷入困境,分崩离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早期农耕文明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一场豪赌。

   幸运的是,郑忽或者说郑国一直都是赌桌上的赢家。

   新郑宫殿。

   郑庄公高居殿堂之上,群臣于下首分列而坐。

   郑庄公最近真是国事繁忙,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

   不但要『操』心大军的后勤,时常与齐侯保持联络,郑忽的婚事,还要督促春耕前祭祀社稷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是关注各国的动向,甚至郑忽三个被流放兄弟在做什么,他都要时不时的过问一下。

   虽说很多事情,他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够了,具体的细节由下面人负责执行。

   但君不密则失国,很多事情看起来小,背后的牵扯甚大,这不由得不谨慎应对。

   “君上,世子遣使者报捷,使者已在殿外等候,请求觐见!”

   就在郑庄公和群臣商议事情的间隙,殿外的卫士向郑庄公汇报道。

   “可!”

   “唯!”

   卫士领命而退,不多时,传信的士卒已立于大殿之上。

   “禀君上,世子十余日定苏子国,十余日灭廧咎如部而据台谷,平二戎而有其地!”

   说完将郑忽亲笔所书的捷报奉上。

   “呈上来!”

   “唯!”寺人躬身领命,将捷报交到郑庄公手中。

   郑庄公抽掉竹简袋,打开泥封,翻看竹简。

   只见竹简上赫然写到。

   不孝子忽顿首。

   儿奉父君征伐之命,与祭大夫、祝大夫及暇大夫领车四百,出新郑而北击戎狄。

   ……

   此役生得廧咎如及骊戎之君,捕斩自戎君以下以千计,俘获无算,得牛羊十万,马匹万五千余。

   不孝子忽再拜顿首!

   郑庄公带着喜悦之情看完捷报,喜意更甚,忍不住的道了一声善!

   于是,殿内的群臣纷纷向前恭贺。

   郑庄公命人将捷报传阅。

   这个胜利确实不小。

   郑庄公已经从捷报中得知了这次北伐的具体情况。

   郑忽在捷报中讲的很清楚。

   不仅如此,郑忽还在捷报中提到,他已经令人着手开采台谷以北的恶金,等他回国后,会先带一批回来。

   殿中的群臣看完郑忽所书的捷报之后,再次向郑庄公拜贺。

   高渠弥道:“《诗》云:‘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襄’,世子率军北伐,定我北疆,伐戎狄而有其地,执其君酋,此功不可谓不大,不让于先宣王贤臣南仲薄伐西戎之功矣!”

   大夫良佐道:“高大夫之言甚合臣意,君上有此麟儿,此国之大幸也,臣谨为君上贺之!”

   ……

   郑庄公听的很高兴。

   确实,郑忽这次的表现太亮眼了,虽然郑忽在捷报中极力淡化自己的功劳,把胜利的原因都归结于祖宗保佑,他用人得当,祭仲和井友筹划得力,祝聃和暇叔盈悍不畏死,以及士卒不避刀兵加身。

   但,这却无法抹杀郑忽在这次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郑庄公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郑忽有多大能耐,他心里能没数吗?

   若不是对郑忽有信心,他又怎么会派郑忽领军北伐?

   “诸卿之言过矣!竖子无能,无累大军已是万幸!”

   郑庄公自然要谦虚一番,不过脸上难以抑制的喜『色』,却彻底暴『露』了他是口不对心。

   至于他会不会担心郑忽功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这是不存在的,也除了郑忽会在这个问题上胡思『乱』想。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君位之间的争夺仅限兄弟、叔侄之间,父子之间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没有人敢从自己的老爹手中夺取君位,如果有,那么除了死,绝对没有第二条路。

   周王和列国对待这件事上的态度是一致的。

   像后来太子建见出逃到郑国,和晋国谋取夺郑的目的,是为了等他老爹平王死后,重回楚国夺取政权。

   在此时,就没人敢跟自己的老爹正面硬扛,即便做不到公子汲和太子申生那样,让死绝对不活,但犯上作『乱』的事绝对是不能干的。

   这是底线!

   父权不容任何人亵渎。

   像李二同志的『逼』爹之举,若是在此时,李二不说会被忠正之士及列国『乱』刀砍成薯片,也会被国人给踩成肉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此时确实是礼乐渐渐崩坏,但根本的价值取向却仍然普世价值。

   谁碰谁死,绝无例外!

   所以,郑庄公从来就没担心过这个问题。

   “有司宜速备钱粮,以做酬功之用!”

   “唯!”相关的大臣,立刻起身俯首而拜。

   战胜之后的赏赐肯定是少不了的,这是必然的。

   “再有,寡人今夜将于此殿设宴,与诸卿共庆此大功!”

   “唯!”

   庆功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不要说什么前方将士拼死力战,后方卿士大夫歌舞升平之类的话。

   要知道,郑忽大军出战后,这些后方的卿士大夫,其实也并没有少『操』心。

   不说别的,单说这近一个月的后勤供应,没有这些人,郑忽这一路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此时列国纷争是常态,主战的多,主和的少,拖大军后腿的更是极少。

   文武不分家,都知道的军队的重要『性』,不像后来文武分家之后,一班文臣拼了老命反对战争,拖大军后腿。

   毕竟文臣不靠军队吃饭,即便是换个主子也能活的滋润。

   …………

  喜欢郑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xs4.cc)郑王天下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