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奋斗在五代幽州

第68章 河滩的悠闲生活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2112 2024-05-30 14:34

  第二天一大早,老张守在赵玗的门口蹲点。昨天赵玗给他解决了许多疑惑,但是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又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等到日上三竿,赵玗才揉着眼睛出门。

   老张瞧见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赵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说道:“年轻人要懂得节制。”

   默默转身走了。

   赵玗早已对这种误会懒得计较了。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找到窦仪,都很重要的事。

   “窦仪,你这次来都带了些什么书?”

   “世叔,我带的有《论语》,《易经》,《诗经》……”

   “等等等,不是这个。你带的有算数的书吗?”

   “世叔稍等。如你所愿,我专门带了一本《九章算术》,教那些孩子们算数。”

   “太棒了,就是这个!”

   中国人古代发明了很牛逼的数学理论,领先西方几百年。

   只可惜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没有发展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没必要。

   翻来《九章算术》,能明显地感受到里面浓浓的应用题气息。

   书如其名,《九章算术》总共九章,每章讲一个问题。

   比如第一章叫方田,主要讲田亩测量和面积计算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三角形,梯形等各种面积计算。

   第二章叫粟米,主要讲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涉及到密度问题。

   第三章叫衰分,讲比例分配问题;第四章叫少广,讲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叫商功,讲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叫均输,讲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叫盈不足,讲即双设法问题;第八章叫方程,讲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叫勾股,讲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可见,九章算术解决了中国古代生产生活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聪明勤劳的先辈们,没有了继续钻研下去的动力。

   除了李淳风等少数易学大师和天文学家,自己钻研一些算法,数学不再有明显的发展。

   真要发展数学,必须伴随着科学的发展。

   就像现代的物理学家,同时也必然是一个数学家。

   赵玗当然没有能力让数学明显进步。

   恰恰相反,他打算把数学简化。

   怎么简化?符号化。

   古代的数学问题,全部都是用文字来描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需要用到很大的篇幅,和很复杂的逻辑关系。

   比如第一章“方田”中:今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用符号表示,就是12×14=168。

   二十四个汉子,用九个符号就能完全表达。

   如果计算笔画数,则是一百零八画简化成了十二画。

   效率之提高,恐怖如斯。

   赵玗在那里边看边画,直接在书上旁边的空白处写着简化的数学符号。

   窦仪在一旁,刚开始不知道赵玗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但他终究是可以高中进士,能进去帝国顶级官员序列的人,智商之高,领悟力之强,很快就看出了门道。

   等赵玗写到第三章的时候,他已经搞清楚了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关系,并且搞懂了加减乘除和等号的含义。

   术曰:以一为八万三千一百六十,半为四万一千五百八十,三分之一为二万七千七百二十,四分之一为二万七百九十……

   赵玗揉了揉手腕,跟着写道:=/(1/2)=/(1/3)=/(1/5)……

   “世叔,写错了……”

   “嗯?哪里错了?”赵玗仿佛回到了小学,被同桌提醒作业写错了的时候。

   “你把4写成5了。”

   赵玗眯着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仔细看了看:“咦?还真是!”

   习惯性地把毛笔翻过来,想要把写错的字给擦点,突然间醒悟过来:“你也懂这个?”

   阿拉伯数字已经诞生了四百多年,只是广泛传播开,还在五百年以后。

   莫非这时候已经传到大唐了?

   窦仪道:“世叔你都写了这么多了,我要是还没看明白,不如买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那你来,把剩下的写完。”

   赵玗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把这项智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课。

   “世叔是打算把这些都教给那些孩子吗?”窦仪不愧为学霸,手上书写的速度比赵玗快了好几倍,却一点都不耽搁跟赵玗说话。

   “你觉得他们能看懂吗?”

   “世叔这套法子很简单,比原来的九章算术简便很多,反而是更容易学。”

   两人聊得正欢,耶律质古挎着一个藤编篮子进来,里面全是黄瓜,西红柿。

   赵玗随手拿起一个,先咬开一个口子,然后使劲地吸一口里面的汤汁,再慢慢吃掉。

   这种吃法,已经是河滩最流行的吃法。尤其是孩子们,一天吃五六个都吃不够。

   大人们看小孩子吃着高兴,也就乐得给孩子们当零食吃。

   副总理说了,明年给大家留上种子,家家户户都可以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