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宽崭新的木门,以木门为基点向两侧延伸,两段高有五尺的院墙,从外面就能看见小院里的人在做什么,西南角是茅厕,茅厕东面挨着一个用砖头堆砌的鸡窝,里面传出“咯咯咯……”的叫声。
茅厕北,紧挨着作为厨房用的西厢房,再就是不小但也大不到哪里去的院子,院子北面是三间正房,整体来看,是典型的农家小院。
‘吱呀’,东屋门开了。
马红玉只用一条蓝头绳束着长发,身上倒是裹得严实,八月底的清晨,已经很凉了。
扩扩胸,呼吸两下新鲜空气,洗漱一番,毛巾净面后,素面美人走到咯咯咯叫的鸡窝前,打开鸡窝门,里面除了有七八只来回扑棱翅膀的母鸡外,细瞧,六枚还有余温的鸡蛋散落在草堆中。
“嗒~”
一只白瓷碗,磕碰碗沿,鸡蛋应声而破,一双木筷在一旁待命,很快,六枚黄中带红的鸡蛋被木筷搅拌成面上闪着均匀泡沫的蛋液,撒上一层细碎的葱花,再捻上点细盐,“嗒嗒嗒~”再度搅拌均匀。
“噼啪~”
柴火烧的挺旺,灶台上的铁锅热了,油浇上,熟锅后,“呲啦!”浇上鸡蛋液,“噼里啪啦~”蛋液成块,鼓涨,一把铁勺近前,翻腾两下,一股让人食指大动的香气扑鼻而来,一盘炒鸡蛋,成了。
面盆里的面和好了,揉面成条,切成小段,擀面杖一擀,巴掌大小的剂子做出,肉馅放入当中,两只秀气白净的纤手,一手托底,一手拇指食指沿着剂子边捏起,逆时针顺边捏完,封口,两手轻轻往内一收,一个肉火烧成型。
“嗞啦~”
放入刷遍油,冒着热气的锅边,层层摆放,不一会,十六个往外喷着肉香的肉火烧已出锅。
旁边大锅里,咕嘟往外冒着热气的排骨汤,盛两碗,一簸箩肉火烧,一盘炒鸡蛋,一盘细碎的葱花,边上是白晶晶的细盐,一碟腌萝卜条,小饭桌上摆得已满满当当。
“吱呀~”
闻着饭香,杨天也起床了。
洗漱完毕,吃饭。
堂屋里,马红玉含笑看着杨天坐下,雪白的骨汤里,放上葱花,撒上点盐,喝一口。
“唔,骨香浓郁,好喝。”喝口汤,杨天拿起肉火烧咬一口,“啊~舌头都要化了,香!”透过缺口看里面,肉汁汩汩的往外冒着肉香。
杨天正式开动,狼吞虎咽。
“慢点喝,慢点吃,小心烫。”马红玉柔声道。
“嘿嘿。”两边脸颊鼓涨涨的,杨天看着马红玉,两边嘴角一咧,傻呵呵一笑。
“噗嗤~瞧你那傻样。”
小两口就这样你吃一大口,我吃一小口,很快,风卷残云,饭桌上除了筷子碗碟,其他的,没了。
小半个时辰后,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小院,家门口,马红玉紧紧抱着他,仿佛怕一放开手,就再也抱不到了。
杨天温情的亲吻了一下她白瓷般的额头,在她耳边低声却坚定的说道:“放心,我会赢!”
“嗯!”小脸埋在杨天的怀里,她,闷闷的道了一声。
“一定要小心啊!”
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她很想喊出这句话,可最后,她还是选择相信,她的男人,一定会回来。
可为什么,她的眼中会噙满泪水?
八月三十日,杨天点兵出发,目标阳谷县,朝廷的官兵,终于开始调动,杨家军对明军,真正的对决就要展开,虽然杨家军过往有着辉煌的战绩,四府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二郎神的杨家军会赢,可毕竟是明朝,毕竟是正统了二百多年的明朝,这一战,牵挂着无数人的心。
“各位请放心,我杨家军,一定会赢!”
“恭祝杨爷此去一帆风顺!”
“请了,打完这一战,就是你们发大财的开始。”
十六家盟友眺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他们真心希望杨天赢,因为他们,已经跟杨天绑在一起,再没有退路,如果朝廷赢了,那么他们,最轻也会落个家产充没的下场。
九月三日,杨天亲率亲卫团加狼牙大队赶到阳谷县杨家军营,同行的还有一团团长马学风跟一团的大多数军官,还有特地从济州岛赶回来的二团团长葛福跟二团的大多数军官。
这一战,亲卫团加上三团两个营已足够,他们只是来亲身经历一下,在实战中观测学习。
军营作战室,杨天沈有容李涛马学风张大牛等人围着一个大型沙盘。
“八月五日,天津兵仗局制造出第一门红夷大炮,到八月二十日,这次一共造出三十门,铁料制作,平均每门重约三千斤,”读着手里的资料,杨天不禁摇头失笑:“呵呵,前后做了四百多个泥模,就造出三十门合格的大炮,还这么沉,举国之力……一百二十多万斤铁料啊,哎,馋人呐。”
“哈哈哈。”其他人都被杨天最后那下悠悠的语气逗笑了。
八月二十五日,京师下令,山西边兵精锐三千,山海关一千精骑,两千步兵精锐,京营直属御马监勇士营三千精兵,天津两千步兵,山咚总兵杨肈基手下一千精骑,上万步兵,并两千五百精骑,近两万步兵,加上随船运送的三十门红夷大炮,炮手上百,还有最后,十几名海外传教士随军,论开炮,他们比那些炮手强多了,大军由总兵杨肈基全权统领,明朝的老规矩了,文官天津巡抚李邦华,监军太监,王体乾的干儿子,内廷随堂王满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