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45章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38 2024-05-30 14:43

  两日后,程昱和班通分别传来消息。

   程昱传来的是个好消息,滇池县与滇池县周边各个村落之间的疫情已经被控制,大部分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改善。

   然而,班通传来的消息不是很好。

   由于这个时代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加上马匹数量有限,临近的几个县能在短时间把『药』方的消息传达到,而比较远的几个县已经有疫情发生。

   虽说由于『药』方已经流传出去,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其他县。

   在『药』方彻底传开之前,恐怕还是会死不少人。

   获知这两个消息后,刘曜以需要休息为由,把他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一天,谁也没见!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在古代,马是骑兵的根本,而骑兵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马又是彰显身份与地位的存在!

   在古代,马还是非常高级的交通工具!

   刘曜深知,军队作战的重要工具和装备有许多,而马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在冷兵器时代的诸多兵种之中,骑兵永远是最具战斗力的兵种之一!

   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汉帝国凭什么能与匈奴进行百年大战?

   凭的是有足够多的战马!

   一汉凭什么能当五胡?

   凭的是有足够多的战马!

   历史上的唐帝国凭什么可以称霸中亚,威震万国?

   凭的还是有足够多的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在蒸汽机与火枪大炮还未问世的时代。

   马之畜牧盛,则帝国盛!

   马之畜牧衰,则帝国衰!

   马之畜牧败,则帝国败!

   刘曜和众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对战马也十分感兴趣。

   他在穿越之前,曾在大学暑假的时候专门乘火车跑去兰州的马场玩过。

   因此,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马政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点的,尤其是汉匈大战时期的马政。

   西汉同匈奴的百年大战,乃是人类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骑兵会战之一。

   那时形成的马政制度,对后世各个朝代的养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汉初到武帝时期,朝廷都非常鼓励私人养马。

   也正因如此,到了汉武帝执政时期,才有资本对匈奴展开多次的征战。

   武帝为了得到汗血马,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历时四年,两次伐大宛,前后战损了四万多人!

   正是征服大宛的成功,才打通了汉帝国通往西域的繁荣商路。

   从西汉末年至东汉中期,帝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也随之增多。

   于是,蓄养马匹的草场、森林被耕地挤占,而导致养马缺粮。

   到了眼下,朝廷的战马,大都依靠凉州、并州维持着供应。

   刘曜若没记错,再过二十多年之后,全国还能提供战马的地方,怕是只会剩下西凉一带。

   一旦历史重演,黄巾造反,地方割据,到时候董卓就会率领国内最强骑兵西凉军杀进洛阳。

   然后诸侯割据,三国鼎立,魏晋短暂一统,接着就是长达四五百年的割据混战和社会经济大倒退的黑暗时期!

   坚持着“必须改变华夏历史”的信念,刘曜无论如何,也会想办法改变养马业的困顿与腐败。

   所以,他早已在延熹二年传信刘彪,令其派人去凉州、并州打探马场方面的消息。

   他必须尽可能快的让萎缩的养马业再次焕发活力,并且还要削弱地方上对养马业的控制。

   目前的刘氏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已大大下跌。

   若是养马业彻底被凉州、并州的地方掌控,万一未来历史重演,天下大『乱』。

   除非刘曜能造出燧发枪,否则面对骑兵的钢铁洪流,他根据地的田种的再漂亮,经济发展的再好,老百姓的教育水平再高,依然还是刀俎上的肉,任人宰割!

   刘曜如果想要在将来割据一方,或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没有骑兵是万万不行的!

   他当初下定决心留在滇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购买战马,组建部曲骑兵的想法。

   那时他才起步,一没钱,无法购买战马,二没权,不能自建部曲。

   现在,刘曜有钱有权,自然要尽快组建部曲骑兵。

   有了骑兵,再以剿匪或平叛的名义,去打中南半岛周边的土族或西南的羌人,一步步扩大军事力量。

   马匹不是有钱就能立即买到的,就算能买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从万里之外,运到滇池来的。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通讯的效率?

   刘曜十分自责,身为一个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怎么就没有想到发明一个简易有线电报出来?

   有线电报的原理是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编码。

   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即是对应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所以,用一节电池和一个喇叭,再配合两根导线,就能制成一个简易有线电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