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第587章 州府大会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奕无疆 2116 2025-03-15 05:02

  翌日。

   在家里待了三天,赵云一大早乘车前往州府。

   州府一众官员都是跟随赵云多年的老部下,都知道今日赵云肯定会一大早到州府,所以他们就更早。

   当赵云的马车行至州府大门前时,一众州府官员已在府门外等候,齐齐躬身:

   “吾等恭迎主公!”

   “诸君免礼!”赵云双手虚扶。

   随即,一众官员簇拥着赵云进入州府大堂,依照惯例今天是大会的日子。

   赵云于明亮威严的州府大堂上落坐,一众州府官员则自发成列于大堂两侧,左右各两列,每列三十人,个个峨冠博带,神采奕奕。

   “诸君运筹在内,云方能决胜于外,此乃云之幸也!”

   赵云展目堂下,话语铿锵而真挚;这些年,他能在外安心征战,全是因为有一群为他治地安民的文臣。

   这些人,在战争中存在感看似很低,但他们的重要性,就像人的大脑。

   若是没有他们,地方无人治理,就会混乱,就会没有税赋,也就没有用于战争的钱粮。

   而战争一旦开启,他们就要统筹后方,为前线输送物资、军需,以及募集兵员。

   所以,别看他们远离前线,但他们却是前线坚实的后盾。

   赵云如此肯定一众州府官员的功劳,一众州府官员心里暖洋洋的,齐齐躬身:

   “主公言重,吾等略尽微薄之力耳!”

   “诸君过谦了!”赵云抬起双手,虚手相扶。

   这种主臣之间的客套,是大会不可缺少的开场,但很快就会进入主题。

   而抚恤,永远是赵云回师放在第一位的头等大事。

   只见,赵云看向一位儒雅俊朗的青年官员,此人便是蔡邕爱徒顾雍,与赵云同岁,今年二十有六。

   自从当年,顾雍至幽州侍师投入赵云麾下后,顾雍已在州牧府任职三年。

   这几年,随着治下地盘越来越大,州府各曹从事政务愈发繁重,同时各曹从事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赵云在去年细分政务,将州府各曹细分为十八司,各司其职。

   比如顾雍为黄曹司司长,主管簿录众事,像抚恤、论功行赏这些都在黄曹司职能之内。

   见赵云目光投向他,顾雍躬身出列:“启禀主公,抚恤各项事宜已就绪,随时可以发放!”

   赵云微微颔首,说道:“儿郎们浴血战阵,身陨他乡,理当即刻发放抚恤,以寄哀思,以安其魂!”

   说到这里,赵云看向右列中的赵风:“兄长,抚恤一事由你督管!”

   “末将领命!”

   赵风抱拳出列,自从到代城后,这些年都是赵风负责发放抚恤。

   接着,赵云询问了论功行赏一事,顾雍回禀功劳簿已核准,行赏钱粮已就位。

   赵云点了点头,暂时放下这事,看向兵曹司司长班远:“班兵曹,募兵一事如何了?”

   班远,是最早一批跟随赵云的老人,从当年的班氏县县尉,一步步升为兵曹司司长,主管三州兵役。

   “回主公,募兵已于三月前完结,共募得五万健儿,现今,已入飞狐牧场训练!”班远躬身出列回禀。

   赵云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覆灭南匈奴后,交给州府的募兵任务,

   当时,赵云获得五万匹战马,自然要扩充骑兵,便让州府在并冀幽三州开启新一轮募兵。

   如今,募得五万新兵,令赵云颇为满意。

   便看向武将一列中的阎柔、鞠义二将:“伯刚、伯崇,新兵训练一事由你二人接手!”

   阎柔骑将出身,是赵云麾下骑兵主将,深谙骑兵训练之法,上次训练的五千骑兵,就有阎柔的功劳。

   而鞠义是一个成天捣鼓怎么对付骑兵的人,这样的人对骑兵自然非常有心得,所以由二人训练新兵,是当下不二之选。

   “诺!”

   阎柔、鞠义二将昂然应诺;今年出征草原,阎柔麾下骑兵只剩六成,而鞠义更惨,麾下八百先登勇士在那次冒进折损一半。

   后来,鸳鸯泽几场突围战打下来,只剩两百多人,可以说先登军完全被打残了。

   而今,赵云让他们训练新兵,自然有补充二人麾下战损兵员的意思,令二人非常振奋。

   紧接着,因代郡太守雍召逝世,赵云当众任命甄豫接任代郡太守一职。

   对此,一众官员并未太过意外,首先,从当年赵云任命甄豫为代城令,就可以看出,赵云在培养下一任代郡太守。

   再则,甄豫出任代城令这几年,政绩显着,将代城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随后,就轮到各司向赵云简要汇报各司事务,首先是别驾兼领吏曹司的沮授,汇报了各项政务和各州郡人事任免。

   继而就是,治中兼领奏曹司的赵该,汇报了各州郡章奏…..

   接下来,各司官员逐一向赵云汇报,赵云认真的听着,当金行司苏双汇报时,赵云内心很激动。

   只听苏双说,去年发行的八十亿纸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得纸币不断升值,如今两百文钱就能买一石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