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713章 恩情大于天

  “好久不见。”

   “晚上喝茶。”

   陈均和王民江是在基地的休息室里见到了彼此,两人见面次数不多,但都有着相同的身份。

   黄河半导体和新安汽车是新远最早分出去的两个子公司,也是发展最好、体量最大的两家企业,安德罗夫的星辰航空暂时都无法与它们相比。

   新安汽车现在是国内乃至全世界的新能源车企龙头,而黄河半导体是国内芯片及系统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都站在行业顶端。

   这很大要归功于基地给出的技术支持,虽然最近一年基地甚至都没有过问,也没有更多技术输出,却依旧不影响这样的结果。

   对于林炬的突然召见两人也没有拖沓,几乎是立刻起身赶到基地,希望见到“辣个登上月球的男人”。

   他们也并没有等太久,两人到齐后不到15分钟,他就出现在了休息室门口。

   “林总()!”

   “坐。”

   林炬并未过多客套,简单打了招呼就坐在了沙发对面,先解释道:

   “我不会留你们太久,过会儿就得坐飞机去京城,明天就是氢弹爆炸的时间了,之后有什么疑问找叶长思。”

   陈均当然知道联合矿业的爆破计划,事实上联合矿业已经压倒全世界所有航天机构成为了独一份的顶流,任何与之相关的新闻都会被争相转载。

   毕竟一家能够买核弹在月球上开矿的“民营”企业,其在现实世界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大部分国家。

   一想到林炬整天忙着的都是如此了不起的大事,他甚至感觉造车都配不上对方的身份,顿时面露敬仰之色。

   不过林炬却没有在意他的表情变化,而是直入主题:

   “新安发展势头很好啊,我看你们最快2020年就能开始全面盈利,老陈你功不可没。”

   “林总过奖了,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陈均很有些不好意思,新安汽车能有现在的局面实在是母公司给的基础太好,只要不乱操作几乎没有出意外的可能。

   新安过去近三年的业务中,卖车和相关衍生业务是赚了大钱的,不过总体财报却是亏损,主要是因为源源不断的基础设施投资。

   新安2015年成立开始业务,这个时间也就只有比亚迪通过早年的dmi技术有新能源基础,国内纯电车还处于浑水摸鱼阶段,日后鼎鼎有名的几个新势力都还在缓慢发育。

   新安以纯电和智驾入局,虽然技术高超却十分依赖于基础设施,在5年以后才完善的基础建设统统没有,全都只有自己干。

   纯电需要到处建设超级充电站,智能驾驶要建设车联网,车道级的精细导航依赖于全国测绘更新数据的测绘车。

   这还不算零部件供应,日后成熟而健全的供应链都一概没有,只能新安出钱出技术逐一扶持,自己一点点培养。

   所以即使新安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今年更是要冲击年销量百万,然而利润却全部投入了各种生态建设中,甚至有越亏越多的趋势。

   好在两大股东都信心十足,耐心地不断往里加大投入,概念股更是迎来接连不断的牛市。

   新安目前的技术水平整体领先同行3到5年以上,尤其是在拿到基地的220wh/kg电池和轻量化合金后,并未继续卷续航而是试图降低车重。

   同样电池容量同行2吨车重,新安能压低到1.5吨,降低车身高度的同时还能减少电耗,从肉眼就能分辨出技术高低。

   陈均的目标是打算在2020年实现年销量300万辆,并试图普及l3(本世界线划分标准)全自动驾驶。

   林炬仔细打量着信心十足的陈均,忽然开口询问:

   “你们的无人出租车运营的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陈均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老实回答:

   “无人出租车的l3级技术还是比较原始,如果要大规模投入城市运营,需要很大成本去给道路安装辅助设施,当前来说……意义不大。”

   说到这里他有些羞愧,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导致无人驾驶止步不前,不过林炬却并不感到多么意外。

   正经能上路应对复杂路况的无人驾驶要求比辅助驾驶高出太多,以新安的技术实力还不够。

   基地生产的初代x依然是国内难以企及的高峰,sc09的智能水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发展起来的。

   关键是国内暂时没有l3级无人驾驶的强烈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林炬微眯着眼,继续问道:

   “你了解网约车吗?”

   “了解,当然了解!”

   陈均怎能不了解网约车,或者说他最应该了解网约车。

   网约车的概念最早在2010年产生,不过要在2020年左右才大放异彩开始兴盛,2018年已经是这个行业巅峰期的前夜。

   任何深入研究这个行业的人都会知道,网约车迟早会从兼职走向专业,而新能源汽车的超低成本优势将带来巨大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