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920章 一个鼎峰,压服全港英资

  一千三百六十七亿!

   这个如同核爆般的数字,在港岛的清晨炸响,其冲击波迅速扩散,穿透了不同阶层的壁垒,激荡起截然不同的回响。

   对于站在金字塔尖的高层精英们,这串天文数字如同最精准的坐标,瞬间锁定了港岛购物节所蕴含的、足以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恐怖潜力。

   它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具象化的、令人窒息的财富洪流,昭示着一个全新的、由邵维鼎主导的商业时代已然降临。

   然而,对于撑伞走在蒙蒙细雨中的普通港岛市民而言,“一千三百六十七亿”这个数字过于遥远,如同云端的神只俯瞰人间。

   真正让他们嘴角上扬、脚步轻快的,是切切实实攥在手里的实惠。

   是鼎峰系公司工作的员工,兜里揣着购物补贴和优惠券。

   是店铺的小老板们,账本上远超预期的进账。

   是打工伙计们多出来的奖金。

   是每个家庭,在减少的日常开支。

   这种影响力,如同春雨般无声浸润,在港岛市民真真切切获得好处后,悄然发酵、扎根。

   它不再是报纸上的宏大叙事,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化作对邵维鼎和鼎峰系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

   而这种认同感,正以港岛为中心,向外围强劲地扩散、辐射。

   澳洲,悉尼。

   施约翰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陌生的悉尼港,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刚刚收到的、印有“1,367亿”数字的电报。

   窗外阳光明媚,但他的心却如同被浸入了冰水之中。

   三天!

   仅仅是三天!

   那个他曾经以为会因英国人撤离而陷入衰退的港岛,竟然爆发出了如此骇人的经济能量!

   这能量,甚至远超太古集团鼎盛时期对整个港岛经济的拉动!

   “我们的退出……真的是正确的吗?”

   “当初将总部注册地从港岛转移到澳洲,这是对的吗?”

   他猛地摇头,试图驱散这些动摇的念头,用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安慰自己:“不!如果不这样做,邵维鼎的鼎峰迟早会对太古下手!我们这是为了自保!壮士断腕,保存实力!”

   然而,这个理由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刻意不去想:如果当初,在邵维鼎尚未完全崛起之时,太古就低下英资那高傲的头颅,主动寻求与在港华资合作,甚至像怡和那样,早早布局内地投资……

   今天的局面,是否会是另一番光景?

   他想起怡和。

   那个曾经同样不可一世的对手,在失去九龙仓这么一大块基本盘后,长了教训。

   痛定思痛,如今正积极转向内地投资,试图在新的棋局中寻找生机。

   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他又想起汇丰。这家与港岛深度绑定的金融巨鳄,它比谁都清楚,一旦彻底剥离在港资产,回到英国的汇丰连三流银行都算不上。

   它的价值,就在于立足港岛,将其打造成连接伦敦与亚洲的金融枢纽。

   如何在港岛回归后,依然能保有地位和权力?

   这是汇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以前,汇丰是有选择的。因为港岛的金融命脉,几乎系于汇丰和渣打之手。

   尤其是发钞权,几乎等同于掌控了港岛经济的阀门。

   然而,谁能想到,港岛会横空出世邵维鼎这样一个“怪物”?

   他一手打造的鼎峰银行、鼎峰资本、鼎峰金融系,如同一柄利剑,硬生生劈开了汇丰的垄断壁垒!

   鼎峰银行的储户数量早已超越汇丰,其业务网络更是通过海外分行,编织起一张覆盖全球华人的金融之网。

   而两次购物节,由邵维鼎一手打造出来的“购物天堂”“旅游之都”。

   让鼎峰的“ONE卡”凭借其便捷的全球信用支付体系,成功“出圈”,成为了港岛乃至东亚地区消费金融的新标杆!

   汇丰,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了。

   鼎峰的出现,给整个港岛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渗透在经济的毛细血管里,体现在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

   正是在这种剧变之下,汇丰的大班沈弼,那个曾经眼高于顶的金融家,才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内地示好服软。

   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精明的妥协。

   所以,此时内地看着这份由汇丰驻扎在燕京的考察小组送过来的港岛购物节三天汇丰账户流动数据,是满脸的诧异。

   中银行长吕培森拿着刚刚收到的文件,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诧异和不解。

   他看向坐在对面的商务部部长赵克东:“老赵,你看看这个……汇丰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文件是汇丰银行驻燕京考察小组主动送来的,上面详细记录了港岛购物节三天期间,汇丰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数据。

   赵克东接过文件,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哈哈笑道:“老吕啊,这还不明显吗?”

   “看样子,咱们那位邵先生,是真的凭一己之力,把在港的英资财团都给压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