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逐龙少年志

第389章 天子大行

逐龙少年志 关中闲汉 2128 2025-09-22 01:12

  “陛下,请您三思,卢绾与您一同长大,感情深厚,他就是……”

   “孩儿,此事暂且不提,让你父王多休息休息吧。”

   卢弃还想哀求刘邦,吕后适时走了过来,在他肩头拍了拍。

   同一时间,刘邦闭上了眼睛,不再看卢弃。

   卢弃看了看刘邦暗黄色的脸,退出了寝殿。

   刘邦和卢弃相认之后,吕后先是放出了太子流落民间的消息,随后又安排卢弃和陈平等朝中重臣私下见了几面。

   紧接着,征得刘邦同意后,将赵王刘如意送回了藩国。

   最终在陈平安排下,趁刘邦病情暂好,以《周礼》为依据,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等说法,为卢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太子冠礼,正式恢复了他的身份。

   丞相府。

   时间一天天过去,始终没有卢弃最新消息。

   萧棠儿本就焦急的心情,简直跟火上浇了油一样。

   除了不断让人去洨侯府,催促吕产,萧棠儿只剩下了整日守在通往北地的城门洞跟前,希望碰到传递战报的哨骑,能收到一星半点消息。

   然而,再也没有新的消息传回长安了。

   吕产那边也没了新的动静。

   这一日,萧棠儿刚走到相国府,突然发现长安又戒严了。

   “无故戒严,并非好事,陛下恐怕……病危!”

   不知何时,身后传来了萧何的声音。

   萧棠儿一惊,疑惑地说:“不会吧?若是陛下病危,宫里应该会通知孩儿去救治的。”

   “恐怕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萧何望着未央宫方向,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作为大汉丞相,在皇帝病危时竟然不能在场,真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令萧何动情的还是因为刘邦病危本身。

   刘邦曾祖刘清曾任魏国大夫,为避秦祸,带领家人从开封迁徙到丰邑,直至刘邦父辈,逐渐沦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编户平民。论家世,刘邦也曾有过煊赫的家世,可是,于他自己除了追忆先祖,已无大用。

   刘邦生长于秦末乱世,少时和卢绾一同求学,寄食哥嫂,也算是看尽冷眼,又开启了慧根。等到青少年时,他因仰慕陵君魏无忌,便以门客的身份,与信陵君昔日门客张耳在外黄等地交游。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这才回到家乡沛县,成为里长。

   等到天下大乱,年近五十的刘邦才斩白蟒,立赤旗,逐鹿天下……

   “枭雄?大才?开一朝风气?”

   萧何忽然间很难给刘邦的一生,来个确定的定义了。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陛下有大事,请丞相进宫议事!”

   听到这话,萧何的眼泪瞬间落了下来。

   什么叫陛下有大事?怕是陛下已经没了……

   萧何和宫人离开后,萧棠儿的感觉愈发的不好。

   她实在担心刘邦真的没了,这世上便没了赦免卢弃的人了。

   然而,世上往往是担心什么来什么。

   就在萧棠儿最焦虑时,从未央宫方向开始,街上忽然悬挂起了白布。

   望着刺眼的白色一圈圈,涟漪似得将长安城彻底覆盖。

   萧棠儿实在难以承受,竟晕在了原地。

   未央宫。

   此时宫中已经大乱。

   不过,乱中还是能看出秩序。

   刘邦的丧事,已经明确由萧何主持。

   因此,宫中一多半人都在萧何协调下,忙着筹备丧事。

   萧何主持刘邦的丧事,也就意味着新君登基之后,他仍掌握相权。

   对于这个安排,萧何感到非常意外。

   他刚被召进宫时,还以为吕后对他不放心,打算在宣布刘邦大行之前,将他控制起来。没想到事情竟来了个一百百度大转弯。

   刘邦虽然没有临终托孤,却用实际行动将新君托付给了他。

   “陛下,陛下,老臣有负于你啊!”

   每每想到自己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萧何的眼泪就下来了。

   吕后远远望见萧何如此动情,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刘邦临终时发生的事情。先是刘邦突然对医者大骂:“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

   接着,他便将吕雉和卢弃叫到了病榻边交代后事。当问起新君登基,谁来担任丞相时,刘邦想都没想,直接说:“萧何,萧何和朕一样都有开太平盛世的志向,他近来之所以行为古怪,那是怕朕,朕一死,萧何无所畏惧,一定会继承朕的志向,为百姓谋福祉的。”

   “臣妾记下了,那么萧相国之后呢?”吕雉噙着眼泪问。她虽然惧怕萧何做大,但是,如今这情形,如果没有萧何坐镇,恐怕卢弃难以登基。

   “曹参,曹参守规矩,不会乱了大方向。”刘邦回答。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

   这时刘邦的眼神已经有些涣散,过了许久,才提起一口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