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重生末世:从打造最强基地开始

第241章 春暖虫来

  三月中下旬。

   天气彻底回暖,南方这边气温已经来到了二十度左右。

   在这种舒适的气温下,万物生长加速,人类也拥有了更丰富的食物获取来源。

   末世小半年,大部分原社会中的食物不是被幸存者搜刮干净,就是已经过期腐败掉。

   仅有少许密封、真空包装的食品或许还留藏在某些角落,等待幸运者的来临。

   北方也已经化雪完毕,不少幸存者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开始往乡下迁移了。

   相比起城市,乡下的植物种类更多,可以获取食物的来源也更加广泛。

   还可以自己种植。

   能活到现在的幸存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领着家人,跟着团队,开始远离城市,往乡村跟南边缓慢迁移。

   不求可以马上找到丧尸来不了的世外桃源,只需要能找到一些相对旷野,丧尸密度低,能找到一定的食物,也拥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就足够。

   (绝大部分幸存者还没有意识到土壤和水源的问题)

   农村乡下成了香饽饽。

   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这场末世才刚开始,结束时间遥遥无期。

   可能会维持几代人甚至直至人类灭绝都说不定。

   所以找一个新的好一点的生存地成了首选。

   但是。

   在还没多少人注意到的地方,各处山川大泽,乡下水塘,在这些水源中,已经开始着一系列的变化。

   从去年酸雨过后,水中生物已大规模灭绝,那些酸性雨水不单止破坏了土壤,还影响了水源。

   无数鱼类等各种水生动物死亡,它们死后的尸体成了新的温床滋润着其他微生物。

   冬天解冻后,一场新的灾难再次来临!

   南方。

   某处偏僻的乡下。

   这里原本就人烟不多,末世后丧尸密度很低。

   其中一座破旧的老屋,此时里面居住了五六个幸存者。

   他们是去年冬天之前就逃难过来的人类,依靠前期找到的一些粮食,毫无意外地撑到了现在。

   现在也到了春天播种种植的时候了。

   在建筑物的外面,可以看到几个人在拿着锄头跟其他工具在旁边的土地里忙碌着。

   “特么怎么现在的土地变的这么硬啊!我手都挖起泡了都!”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停下锄头,看着通红的双手不住地抱怨道。

   他小时候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也不是没有干过农活,但现在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田地不知为何跟以前比起来硬了许多!

   就像那种池塘放干水后,底泥干涸后形成的硬土,很难锄松开。

   “加油干吧,我们这块田还算好的,我看了下其他地方好像还更糟糕!”

   “等把这些土松完,我们再去烧些草木灰出来,把这块地的肥力提起来,希望能种出一些粮食吧。”

   另一个胡子拉碴的男子开口道。

   他也在刨着土地,看到同伴抱怨,只能出声劝慰。

   相比起在城市面临丧尸的威胁,他感觉他们这些人逃回农村还算好的,起码还能找到少量可以食用的植物。

   现在冬天过去,他们正准备自己种植粮食。

   在他们居住的房子周围被布置了一圈麻绳跟挂上铃铛瓶子会造成声响的东西。

   他感觉自己还是挺聪明的,从电影中看到的方法被他现学现用。

   这样白天如果有丧尸过来,就可以提前预警。

   “王猛他们去了水塘那边打鱼跟挑水,希望能抓到吧,这样我们就可以解解馋!”

   想起这个,他也微微叹了口气。

   刚过来时他还以为乡下水源处可以随意找到各种鱼类当食物,结果捕鱼时才发现情况不对。

   乡下很多处的水源,他们找来找去,除了偶尔看见几只鱼苗,其他大点的鱼都不知死哪里去了。

   让他们吃鱼的愿望落空。

   “徐家男人!你家儿子疼得抽筋了!有点不对劲!你快回家去看看吧!”

   就在他们还在劳作时,旁边不远处的屋子冒出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朝着刚才幻想吃鱼的胡渣男子焦急地喊道。

   什么!?

   胡渣男人扔下锄头转身就朝屋子跑去!

   这是一间农村常见的砖墙瓦房,里面天花板有几块透明玻璃透光,让内部不至于太暗。

   胡渣男人跑回屋内,很快就来到角落一张发黑包浆的木板床边。

   上面躺着的正是跟他一起逃难过来的9岁儿子!

   昨天开始他的儿子就说肚子不舒服,连晚饭的木薯糊糊都没吃多少就早早睡下。

   今天他看儿子还没睡醒就先出去干点农活,没想到又出事了。

   “小顺!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你别吓爸爸啊!”

   胡渣男子焦急地向床上的小男孩询问。

   只见前几天还活泼的儿子,此时脸色苍白不见半点血色,整个人钻在被窝中蜷缩成一团,还在微微颤抖。

   许是听到爸爸的呼喊声,男孩抬起头,努力睁开眼睛看向父亲,嘴里艰难的说道:

   “爸爸...我身体里面好痛...好像有东西在咬我....救...救救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