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第217章 和荀彧坐而论道

  刘协眼中喷火了。

   曹家人要当叛逆,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刘协浑然忘记了曹昂的威胁,咬牙切齿道:“曹昂,曹家如果篡位,注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在史册上会留下万世骂名。”

   “哈哈哈……”

   曹昂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更是不屑。

   刘协咬牙道:“你笑什么?”

   曹昂沉声道:“我笑的是陛下好歹是天子,怎么如此的天真无暇呢?”

   “高皇帝覆灭大秦,建立大汉,有人骂他篡位吗?”

   “当时的大秦,民不聊生,百姓或是逃入山中,或是起义反抗,无数人难以活下去,所以揭竿而起。”

   “现在的大汉,贪官污吏无数,路有饿殍,更有易子而食的人。地方上先有黄巾作乱,现在诸侯割据,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

   “大汉覆灭,重新建立新朝,整顿秩序,百姓早就求之不得。大乱后的大治,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起来,”

   “会有人骂吗?”

   曹昂摇了摇头,笃定道:“不会有人骂的,后世只会说天命流转到我曹家,说大汉朝天命结束了。实际上,大汉朝的天命早就结束了,只不过因为父亲在,才勉强延续着而已。”

   刘协气得身体都颤抖起来。

   他不想当亡国之君!

   不想留下万世骂名。

   扑通!

   刘协瘫倒在地上,忽然哽咽哭泣,歇斯底里道:“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这样对待大汉?你们这些世食汉禄的人,全都是叛逆,叛逆!”

   曹昂看着癫狂哭泣的刘协,眼神却没有任何怜悯,生在帝王家,没有足够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就是一种绝望。

   曹昂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

   曹操成了丞相,曹家到这一步没有退路了。

   只能进,不能退!

   就算老曹要退,下面的人也会簇拥着老曹往前走。当庞大的利益集团形成后,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为了不被清算,不被剥夺权力,所有人都会发力的。

   你不前进,下面的人会趁着天冷,给你披上一件黄袍的。

   曹昂深深看了刘协一眼,转身离开了,留下嚎啕大哭的刘协。他一路往宫外走,即将出宫的时候,碰到处理政务的荀彧,拱手道:“叔父。”

   荀彧连忙摆手,正色道:“骠骑将军折煞在下了,当不得,当不得。”

   曹昂知道这是荀彧一贯的风格,谦虚谨慎,从不逾越,一直谨守规矩。

   实际上,也是和曹家划了一条线。

   荀彧是尚书令,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一直希望延续汉室,才会在历史上一直抵触曹操往上走。

   可惜历史的车轮滚滚往前走,一切容不得荀彧阻拦。一旦阻拦,那就是被撞得粉身碎骨。

   曹昂不会让荀彧遇到空食盒的问题,要让荀彧站在曹家,这样的人死了太可惜,天然就是当宰辅的料。

   荀彧虽然不变,可是荀家人会变,会让荀彧表态的。

   人都是自私的。

   世家大族一向讲究家国天下,先有家族后有国家。

   在荀彧有选择的时候,会选择自己的志向,践行自己的信仰。可是当家族的利益摆在眼前,荀彧这个掌舵荀家的人能不管吗?

   自然不可能的。

   不过这事儿也不急,等解决孙策和刘表等人,再来谋划不迟。

   曹昂心中想了很多,笑着说道:“我们即将和袁绍开战,又涉及刘表和孙策的战事,需要叔父运筹后方了,辛苦叔父。”

   荀彧开口道:“这是我分内之事。”

   他想着刘协召见曹昂,好奇谈了什么,试探道:“陛下召见骠骑将军,谈了什么呢?”

   “唉……”

   曹昂叹息一声。

   荀彧问道:“什么意思呢?”

   曹昂正色道:“陛下召见我,说大汉朝四百年江山,养士四百年,底蕴深厚,让我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逾越。陛下还说愿意打破惯例,封曹家为王,希望曹家人好自为之,不要背上万世骂名。”

   荀彧心中叹息。

   果然,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

   大决战来临,刘协不安抚曹昂,反而是敲打曹昂,敲打曹家人,岂不是自找没趣吗?

   荀彧安慰道:“骠骑将军不必和陛下置气,陛下太年轻了。”

   曹昂心中一笑。

   他刚才的话全是真的,刘协说了养士四百年,说了大汉的底蕴,说了封王,说了让曹家人不要背上骂名。

   只不过,曹昂掐了一部分,没说刘协要让曹家世袭罔替。

   曹昂正色道:“叔父放心,我知道该做什么,更清楚要怎么做。之前我和父亲谈到天下的格局,我有些想法和叔父谈一谈,叔父可有时间?”

   荀彧点头道:“自然有时间。”

   两人一路到了尚书台,来到荀彧的值房中,相对而坐。

   荀彧正色道:“骠骑将军……”

   曹昂伸手打断道:“叔父是我长辈,称呼我表字即可。昔日陈宫和张邈反叛,叔父力挽狂澜,稳定危局。没有叔父,我们曹家就彻底完蛋了。更何况您和父亲相识相知多年,称呼我骠骑将军,父亲恐怕会打断我的腿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