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义薄云天关羽开启重生之路

第140章 胡氏临盆

  千文钱金币,由黄金和其他矿物质混合制成,是货币中面值较大的一种,其价值是一文钱铜币的一千倍。

   五千文钱金币,由黄金和其他矿物质混合制成,是货币中面值最大的一种,其价值是一文钱铜币的五千倍。

   另外正反面有阿拉伯数字和汉字1、10、20、50、100、500、1000、5000,壹、壹拾、贰拾、伍拾、壹佰、伍佰、壹仟、伍仟。

   另外还有“忠义”二字。

   也被他们称为忠义币。

   这套忠义币由关羽参与制定模板,制作出来后在军队和官员中推行。

   关家商号全部搬到了辽州,以后外地商贾要来辽州做生意,只能使用粮食和忠义币。

   以后会逐步取消布匹和黄金、白银的直接使用。

   辽州还会逐步减少五铢钱的使用。

   相信新的货币一出来,百姓会更加喜欢忠义币。

   市场管理将会交给张世平,制定物价,以后以币换物。

   关羽鼓励在辽州经商,但要缴纳商税,商税比农税高。

   关羽的所有商行都要开始征税。

   也由张世平负责。

   苏双只负责商业板块,张世平负责官方板块。

   玄菟郡的赵云击退了由故国川王带领的高句丽大军。

   他请求支援只是为了配合关羽做戏,实际上他手上的一万士兵根本不惧怕高句丽大军。

   故国川王没了粮食援助,又被赵云大军阻拦在了玄菟郡辽州控制县城之外。

   攻打这些县城好几天,别说攻破城池,就是攻上城墙的士兵都没两个。

   城内士族根本没办法给他们提供援助,通通被荀攸在菜市场审判后斩杀。

   故国川王撤退的时候被赵云带领五千白龙卫出城冲杀。

   斩杀数千高句丽士兵,俘虏近万人。

   故国川王仓皇逃离,士兵一路上失散不少,回到国内城只剩下一万余人。

   赵云将这一万人让人押送到了辽泽,辽泽成了辽东俘虏改造区。

   关羽派周仓招募三千人看守辽泽两万俘虏。

   所有俘虏脚上都被带了铁链,他们被分成两部,一部分在辽泽上游改河道,还有植树。

   一部分在下游清理泥沙,兴修水利。

   他们每天白天工作,晚上还要上思想教育课。

   尤其是高句丽俘虏还要学汉话。

   辽东郡除了世家之人,都只用服役五年时间,就能恢复自由。

   若是表现的好可以减刑,若有重大立功还可以释放。

   比如知道有人准备逃跑,或者聚众反抗,他们举报后会减刑,还会给他们隐藏,不让人知道。

   甚至给他们换地方继续服役,直到刑满释放。

   功劳大的直接释放还有奖励。

   另外还有连坐,如果一人逃跑,其他人没有举报,这些人都会死。

   他们举报了就那一人死,其他人可活,还能立功。

   关羽让周仓负责这些俘虏,一个可以帮助辽州治理最大难题辽泽。

   还能让反抗关羽的人得到惩罚。

   等高句丽被拿下后,这些会说汉话的,回去也会带动很多人说汉话。

   这就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经过几个月的整改,辽泽有不小的改善,辽泽有明显变小趋势。

   中平五年中旬,辽州各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人口普查,辽州四郡有一百三十万人,意思是关羽如果没有带来七十多万人,辽州就只有五六十万人。

   对于偌大的辽州来说,人口太少。

   关羽让人给在辽泽治理辽泽的汉人同胞说,只要他们将辽泽上下游治理结束,就能放他们回家。

   毕竟辽州太缺人了,这一万人也没有什么大恶,能早点放回去,也能回去造人。

   各地百姓开荒已经结束,农田里都是农作物,关羽答应他们第一年免税收,所以只要等小麦收割就能将粮食全部储存起来,听说官方还会向他们买粮。

   买粮都是统一价,用什么忠义币支付。

   他们还可以用忠义币去街上买贵族用的香皂、洗发水生活用品等。

   他们在辽州主要种植的是小麦,然后就是水稻,另外也有萝卜,芋头、芹菜、韭菜,葱、蒜,还有从西域引进的胡萝卜、葡萄、苜蓿、核桃等果蔬品类。

   种植越来越丰盛,吃的也越来越丰盛。

   前几年关羽在全国布局准备的粮草也在暗中往辽州汇集。

   关羽让黄忠在昌黎郡建设了一个超大粮仓,两千人看押。

   关羽逐渐在辽州扎根,这点人口对于辽州来说,还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

   他让人对外宣传辽州的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辽州定居。

   这段时间其他各州刺史也已经到位,开始治理各州。

   有的做得好,也有的做的差,比如太尉、凉州刺史张温就被换了,现在太尉是曹嵩,就是曹操的老爹,花了一亿钱购买了一个太尉职务。

   凉州刺史换成了关羽熟人皇甫嵩。

   董卓又难受了,自己顶头上司是皇甫嵩。

   两人天天对着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