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义薄云天关羽开启重生之路

第441章 蜀王刘备

  刘备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成都,一路上的郡县纷纷望风而降,无人敢撄其锋。

   成都城内的刘璋,面对刘备的凌厉攻势,心中焦虑不安。

   他明白,单凭自己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刘备的大军。

   刘璋的谋士们聚在一堂,商议对策。

   最终,刘璋决定采取“和谈”的缓兵之计。

   他派出李恢,作为使者前往刘备的营地,希望能通过谈判稳住刘备,同时暗中调集严颜和黄权等将领的兵力,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刘备致命一击。

   然而,李恢并未按照刘璋的意图行事。

   他深知刘璋大势已去,无法统领益州。

   同时又认为刘备雄才大略又具有仁义之心,也明白刘璋的软弱无能。

   在与刘备的交谈中,李恢被刘备的诚意和胸怀所打动,决定投奔刘备,为他的大业尽一份力。

   李恢回到成都,向刘璋复命。

   李恢说,刘备不接受任何谈判,只有一个条件,中午之前,蜀王您让位于刘备,无条件投降。

   刘备会保证您以及您在成都的家人安全。

   刘璋听完一屁股坐在地上,嘴里不断的念着:“完了,完了,我蜀地数十万大军,怎么就突然败了?”

   “刘备……好……好一个刘备……行,行吧,传令下去,开城门投降。”

   此时还有不少忠臣劝说刘璋不要投降,他们并没有败,其他各郡还有数万兵马。

   然而刘璋心意已决,并不想冒险,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刘备得知刘璋投降的消息后,心中大喜。

   他深知刘璋的投降不仅意味着益州的归附,更意味着他离统一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亲自来到成都城门接受刘璋的投降。

   刘备在城门下接受了刘璋的益州刺史、蜀王两份献印,心中既感慨又兴奋。

   益州和徐州不同,徐州可谓是中原腹地,四面环敌。

   益州有无数天险易守难攻。

   他是越想越激动,另外就是蜀王称号,以后他就是蜀王,终于有了一个响亮的身份。

   不由得擦了擦激动的泪水。

   刘备向刘璋道:“季玉,算起来我们也是同属一脉,都是鲁恭王后裔。”

   “算起来你还得叫我一声叔父。”

   “然,你今日之决策,乃是益州百姓之福。”

   “我刘备定当不负众望,治理好这片土地。”

   刘璋苦笑一声,道:“叔父,璋虽不才,但也知天下大势。”

   “今日之败,非战之罪,乃是天意。我愿为皇叔效劳,以赎前罪。”

   刘备点点头,道:“季玉言重了。从今往后,你只需安心待在成都,我封你为振威将军,随时听候差遣。”

   刘璋对着刘备行了一礼,表示接受。

   随后,刘备便着手准备自己的封王仪式。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他向天下宣告自己正式成为益州之主,开始逐鹿中原的重要时刻。

   刘备命人修缮了成都的宫殿,并在宫殿内举行了盛大的封王仪式。

   他身着王袍,头戴王冠,站在宫殿的最高处,俯瞰着下方的文武百官和百姓。

   这一刻乃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想当初自己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

   如今自己贵为蜀王,统领益州。

   “今日,寡人刘备承蒙上苍眷顾,得以获此益州之地。朕立誓必当善治此地,使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刘备之声洪亮坚定,于宫殿中回响。

   文武百官与百姓皆跪地,高呼:“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备微微颔首,示意众人起身。他知晓,此时此刻,他方为益州之主。

   继而,刘备命刘璋致信各地太守刺史,令其降伏。

   刘璋虽心有苦涩,然仍遵刘备之命。他以己之名,向各地太守刺史表达降意,并望其归顺刘备,共理益州。

   各地太守刺史收信后,除广汉太守黄权以外,皆表愿降。

   刘备派程普率领万人攻打黄权,迟迟无法攻克。

   在刘璋之助下,刘备基本收服益州。

   他始着手治理此土,施仁政,轻百姓赋税徭役,兴水利,振农业商业。

   刘备称王之后,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重要职位的人事安排:

   - **蜀王相**:任命足智多谋、善谋大略的陈宫担任此职;

   - **军师中郎将**:庞统以其超群的才智和军事才能担此重任;

   - **董督益州事**: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二弟程普获此关键职务,协助刘备处理益州政务,职权略低于刘备;

   - **中护军**:由刘备的四弟莫名担任。

   蜀郡太守:善用智谋策略的法正当选;

   巴郡太守:刘备三弟韩当负责镇守该地;

   - 梓潼太守:勇猛坚毅的霍峻担此重任;

   - 犍为太守:李严因其精明能干而获任;

   - 巴郡太守:费观奉命治理该地;

   - 广汉太守:射坚出任此职;

   - 江阳太守:刘邕领命管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