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女穿男七零爱上女配后我做了赘婿

第134章 婚前

  “收音机你都买了?”

   “对,正好遇到就买了。”

   “哎哟,那你们结婚那天婶子得去听听,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戏匣子呢。”

   “好,婶子们怎么这么晚才回去?”

   “嗐,这不是想多学点东西嘛,回家到处都是事,安静不下来。”在这里学了就复习复习还能记得住,等回家事情一多,就全忘了一天学的是什么了。

   “那婶子们回去吧。”

   转身白南浔就遇到陆时之从教室里出来。

   “陆同志,你做了扫盲班的老师了?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我和赵大伟两人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托你的福,现在村里人都很爱学习,你看到了,都下课了,还不想走呢。”

   “那就好,那我走了,再见。”

   “白同志,我打算过段时间搬到张恒的旁边住。”

   陆时之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白南浔现在算是走在知青点众人的前面吧,他就觉得应该给白南浔说一声。

   “可以啊,怎么住是你的自由。”等我结婚了我都不住倒座房了,我管你住哪儿。

   “嗯~白同志再见。”

   张恒已经在炕上吃着面了,听见院子里面的动静就走出来,看着白南浔正从院子外面往里搬东西。

   “白哥,你回来了,买了什么?”

   “就是缝纫机和收音机,来帮我抬一下。”

   “怎么这么晚?肯定什么东西都没吃吧,你等着,我再给你煮碗面条去。”

   “行,别弄太多,吃不掉。”

   “知道了。”

   白南浔把抬进屋的缝纫机和收音机都放在角落里,然后把身上的外套脱掉,今天是着实走累了,就算有内功他都累得不轻。

   吃完饭早早的白南浔就睡了,第二天一早,白南浔正往陈家走呢,遇到村里去扫盲班上课的人,一听说他去陈家,都让他别去,说是什么结婚前三天男女双方不要见面,见了面不吉利。

   可是白南浔很想陈竹琳,又有一周没有见到了,心里虽然不高兴,但白南浔还是决定遵守这些习俗,他倒是不在乎,万一陈家比较在意呢,转回倒座房把张恒叫起来。

   “张恒,你帮我去陈家看看,需不需要帮忙。”

   “白哥,你怎么不去?”

   “我要是能去我还不去吗,村里人说结婚的前三天最好不要见面。”

   “为什么?”

   “我哪知道为什么,这结个婚讲究太多了,这几天你多过去看看,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帮忙,你就帮着点,兔子我帮你喂。”

   “得嘞,我这就起。”

   白南浔则是拿着兔子草往养猪场去,也在兜里揣了些喜糖打算给牛棚的人都发一发。

   “刘爷爷、师父初五我就结婚了,来这是喜糖,请你们吃;你们到时候没办法参加,我会让张恒给你送桌席面来。”

   “不用了,吃席面是小事,不要让别人抓住把柄,这是刘爷爷给你准备的礼金,你收着。祝你们两夫妻,恩爱白首。”刘剑川和何弥旺早就准备好了,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包。

   白南浔双手接过来:“谢谢刘爷爷。”

   何弥旺也拿出一个红包:“这是师父给你的,希望你们早日给我生个徒孙来玩。”

   “哈哈,谢谢师父。”

   张恒走到陈家就发现陈家的院子开着门,里面有人在垒灶,陈敏学在旁边帮忙。

   陈竹琳见张恒来了,就跟他打招呼。

   “张恒,你怎么过来了?”

   “嫂子,白哥回来了,但是他说村里人讲结婚前三天不能见面,他让我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他还信这个?正好了,你跟我爹去木匠那里抬一下东西;爹~让张恒和你去抬一下立柜。”

   “别急,这不是还在垒灶嘛。”陈敏学举着两只手给陈竹琳看,两只手上裹满了黄泥。

   “嫂子,你别急,我先去帮叔垒灶。”

   “行,那你就看着帮忙吧,辛苦啦。”

   陈竹琳转身去和杨翠云蒸馒头,这都是结婚那天要吃的。

   “大丫,我以前还没发现你还是个急性子。”

   “娘~之前春杏结婚的时候也没觉得她家有这么忙啊。”

   “就这一回,你就忍忍吧,你才做多少事,明天还要去村里借桌子那些,后天还要去倒座房过礼,这都是事,你再去看看给南浔和亲家的衣服鞋子有没有问题。”

   白南浔以为自己在家除了喂兔子就没事了,结果没过多久赵婶子就抱着红布走了来。

   “赵婶子?怎么了?”

   “哎哟,就知道你们年轻人不懂这些,我来帮你把东西都包上红,等后天过礼的时候免得手忙脚乱,还有你哪些东西是要拿到大丫家去的,都收拾起来。”

   “行,赵婶子,你别急。”

   “不急不急,你都不急我急什么。”

   赵婶子把白南浔准备的缝纫机和收音机都绑上大红花,还让白南浔把自行车洗干净,也在龙头系上大红花。

   白南浔这才有点自己要结婚的真实感,不过心里对未来的期待大于了内心深处的惶恐,一想到结婚以后就能和陈竹琳住在一起,心里就充满了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