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第56章 意在高丽

  “将军慎言!”

   张定边刚一说完,王保保瞳孔瞪大,忙出声制止。

   而听到张定边这话,三人身后站着的蒋瓛眸光阴寒,右手已然攥住腰间刀兵。

   毕竟这番话,和当面斥责朱标没有区别。

   其中深意也无外乎是说朱标以超人才智,愚弄世人!

   声音落下。

   整个谨身殿沉寂了数秒。

   就在众人心中惶恐,甚至王保保都为张定边捏一把汗时。

   却见朱标缓缓站起身子,冲张定边温声开口道:“沐讲禅师教诲,朕自铭记在心!”

   “多谢陛下。”

   张定边冲朱标行了个军礼,下一秒却好似换了个人似的,郑重请命道:

   “ 末将斗胆,敢问陛下此次亲至北元是只率领亲随护卫,还是调派河南、山东等地守军。”

   “末将还有一问,此时北平现有粮饷,可够十万大军三月用度!”

   “嗯?”

   被张定边这么一说,王保保、纳哈出不由看了过去。

   此次朱标亲至北元不过是招降尚未归顺的草原部族,张定边为何要问询粮草之事!

   也就在两人有些糊涂之时。

   朱标嘴角微微扬起,笑着说道:“世人皆知张将军骁勇不弱开平王,竟不知将军韬略亦可与魏国公比肩!”

   “不错!此次朕执意亲至北境,将草原划分行省,收拢草原各部只是其次。”

   “最主要的,乃是征讨高丽!”

   嗡~

   此话一出,王保保、纳哈出不由身体一颤。

   他们竟没想到朱标的本意乃是要征讨高丽。

   而三人之后的蒋瓛听到如此机密,整个人也瞬间惶恐了起来。

   毕竟他虽暂管锦衣卫,可终究是听命于秦晋二王。

   也是因两位殿下随军前往倭国,他这才直接向朱标禀告。

   可说句心里话。

   因毛骧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对于这种近乎绝密的战略部署,他蒋瓛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想知道。

   “诸将听令!”

   就在几人愣神之际,朱标站起身子,朗声下令道:

   “齐国公。”

   “末将在!”

   “皇城守卫,京中城防,镇抚司衙门,朕皆交由你来管辖。”

   “蒋瓛?”

   “是....是....”

   “由你协助齐国公,总理京城防务!”

   “微臣领命!”

   咽了下口水后,蒋瓛连忙领旨谢恩。

   朱标顺势将目光转向纳哈出道:“辽州尚有你先前旧部五万人马,此次由你统帅,自是招降草原残部。”

   “倘若这些残部不愿归降,兴兵讨之,也无不可!”

   “临近高丽的辽东卫有我明军存兵三万,高丽境内亦有八万明军驻守。”

   “张定边,朕任你为统帅,自是要攻克高丽!”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待朱标说完,张定边沉吟数秒,最终还是看向朱标问道:“敢问陛下,征讨高丽改以何名义?”

   “我明军总归是要出师有名才好。”

   “待朕抵达高丽之时,倭国那边自会传来征讨高丽的原因!”

   和亲征之前还要做足准备,安定朝堂的朱标不同。

   老朱这边自打离了对马岛便径直朝倭国本土进发。

   三军将士斗志昂扬,士气正盛。

   当明军舰船行至距离秋田城不到数里的海面,只见一艘倭国海船朝明军舰船快速驶来。

   还不等徐达下令戒备,只听船上倭人用极其生疏的汉语,朗声喊道:

   “我王闻上国旨意,特送来大明百姓百余人。”

   “还请上国接纳!”

   闻言,徐达瞬间警惕了起来,当即命人冲前方倭人喊话道:“传本将令,阻止倭船靠近!”

   语罢,徐达快步走到老朱身旁,严肃说道:“上位,断不可让倭船靠近。”

   “倭国如果真有臣服之意,大可以迎我军登陆后,再将我大明百姓送来。”

   “如今两军对峙,开战在即。倭人却派遣小船,送来我大明百姓,甚至言说让我军接收百姓。”

   “倘若船上不是我大明百姓,倘若船上只有硝石木炭,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听徐达说完,周围诸将均是赞同。

   毕竟在场诸将都曾经历过鄱阳湖之战,当时老朱便是派遣敢死先锋,带上火石冲向陈友谅舰船。

   火攻对海战来说,本就极为重要。

   况且就眼下明军的形势来说,此时明军的境地,比当初的陈汉大军更不容有失。

   毕竟此时的数十万明军都在船上,身后又无陆地大营。

   一旦火烧起来,明军几乎是退无可退。

   “上位,魏国公所言有理,断不能让倭船靠近!”

   “是啊,上位。不如下令让倭船返回,倘若倭国真有心送回我朝百姓,自然不会急在这一时。”

   “若是他们当真想以火攻击退我军,那此时便断不可能返回,我军也好趁机应敌!”

   周围诸将虽纷纷开口,可所有人都已达成绝不能让倭船靠近的共识。

   只不过!

   老朱眉头紧皱,斟酌许久后当即吩咐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