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

第122章 迷人的传统老手艺,吹糖人又火起来了!

  库尔德团长,和喀纳斯团长眼神很复杂。

   有大熊猫还真是了不起!

   两名团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苦笑。

   原来,卧龙保护区真的已经很低调,很克制了。

   他们都不敢想象,如果他们保护区有一头大熊猫,他们能嘚瑟嚣张成什么样。

   这还不得天天看大熊猫吹糖人?

   天天看大熊猫“当当”可爱地敲小破碗?

   看不够,天天看都看不够。

   空中传来鹰击长空的啸鸣。

   在自然资源富饶的巴蜀山区,总会有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当地人不会放在心上。

   唐苏给糖人揉捏好造型,开始冷却、给糖人做装饰。

   等吹起的糖人彻底冷却后,她给糖人涂上色彩,并粘上小道具,小木棍,使糖人更加生动活泼。

   她一边认认真真做着传统糖人,一边对镜头甜甜笑道。

   “吹糖人是古老的老手工艺活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有北方派的京津吹糖人儿,还有南方派的扬州吹糖人。”

   “天门糖塑也是糖人一种分类,湖北糖塑的《龙凤烛》、和《福禄寿三星》是‘糖供’用来祭祀、寿诞、婚庆礼仪时的传统习俗,是从唐宋古籍所记载的祭祀演化而来。”

   吹糖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甜食文化。

   明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卖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相购买。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丰县的吹糖人,更是于2009年被列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迷人的传统老手艺,让粉丝们弹幕铺天盖地。

   “我是京人!在我童年,老家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就是用麦芽糖做的糖人儿!”

   “我的天,没想到在巴蜀直播间,还能看见吹糖人。”

   “我爷爷就是传统老手艺人,我小时候70年代,记得天天跟着爷爷走街串巷吹糖人,但后来买的人越来越少。”

   “我是湖北天门的,小时候80年代我老家寿诞还得摆糖塑《福禄寿三星》,那大糖塑威风凛凛,帅的嘞!”

   “原来我们老传统手艺这么多。”

   “传统老技艺,太迷人了!”

   粉丝们眼前好像出现巨大虚影。

   往来600多年的历史跨越时间长河,缓缓出现在世界面前。

   无论是北方京津,还是南方扬州,吹糖技艺的老手工艺人挑着木圆笼,里面装着小炭炉,走街串巷吆喝,给稚嫩的孩童吹糖人。

   孩童欢声笑语,处处都是民间烟火气。

   迷人的过往,是国人无法遗忘的童年快乐。

   这时候天门糖塑的糖供工作室正准备关门,年迈的会长依依不舍,转头最后望了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作室一眼,风烛残年的昏花老眼,眼中含泪。

   老会长遗憾的叹息,下唇隐隐颤抖,充满沧桑和无奈。

   “糖供衰落,无人再订天门糖塑啊!”

   随着时代的演进,都市化节奏加快,传统老手工艺无可避免地被世界遗忘。

   天门糖塑渐趋衰落,技艺不断退化。

   这门传统技艺已无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继承乏人,濒临失传,就连老会长的儿子,孙子都不能理解。

   “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会去干这活儿?养活我自己都困难!”

   “爸,我进厂打工去了。”

   年轻人宁可进厂打工,也不愿意继承注定会失传的传统老手艺。

   一项项被遗忘的传统手艺,如同百年沧桑的暮年老人。只能在无尽苍凉的残烛晚年,回想过去青年巅峰期的意气风发。那时候,豪情壮志神采飞扬,有拼死过命的兄弟,有温柔多娇的美人。

   世间最苦,是英雄迟暮。

   注定在无人注意的孤独一角,安安静静地被全世界遗忘。

   ……

   唐苏装饰完一个可爱的小糖人,是一只翠绿色的迷人小鸟。

   人群中已经有小孩激动地举起手。

   “小姐姐~我想买。”

   唐苏抱起大团子。大熊猫小爪子抓紧糖人,努力抬起脑袋仰得高高的,然后挥了挥短小爪子。

   嘿!

   客官,您点的糖人来辣!

   谁能拒绝大熊猫送出的糖人。

   越来越多激动地游客,纷纷高举起手臂。

   “也给我一个!”

   “我也要一个糖人!”

   “妈呀,太可爱了,我要买双份!一只手拿一个哈哈!”

   李原和张桦也没闲着。

   两名饲养员见唐苏忙不过来,手忙脚乱地用勺子舀一勺糖稀,迅速在塑料板上进行作画。

   一通群魔乱舞的秀技,奇怪的龙,也看不出是蛇,麦芽糖画被画好,然后把竹筷放在合适的位置,在筷子和糖的衔接处加一些糖稀,最后用铲子将糖画铲起来。

   一串糖画,做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