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第395章 第二次:成化犁庭十五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皇爷 2159 2024-05-27 20:30

  辽东总兵府内。

   辽东各层中高级将领,齐聚一堂,包括朝鲜将领,都恭恭敬敬的站在堂中。

   “有请圣旨、跪!”

   辽东镇守太监谷大用,带领众位将领说道:“臣等恭迎圣谕!”

   堂中不论辽东还是朝鲜的将领,都要齐齐跪下,恭敬的迎接圣旨。

   都督汪直摊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至正年间,天下大乱,不思民生,不疾民苦。

   元廷残暴,高额收税,昔日中华,十不存一。

   大明朱皇,起于微末,从南扫北,一统天下。

   然我大明王朝自洪武太祖皇帝立国以来,承上天之佑,秉三皇之威,顺五帝之德,历经至此已有百年之久,明而不衰。

   可这辽东贼子前次作乱,天兵出动,镇压不臣,屠戮全族。

   谁知野猪皮,返祖归真,屡教不改,今却再次叛乱,屡犯天威,祸乱辽东,百姓艰难,朕心忧之。

   故命尔等出兵平叛,以靖边疆,以慑群丑,以安辽东百姓。

   朕命:

   龙武卫指挥使武靖侯赵辅。

   佩“征夷大将军”印,充“平叛总兵官”。

   中军右都督忠武伯汪直。

   佩“征夷副将军”印,兼“平叛监军”。

   龙武卫副指挥武平伯陈能。

   佩“征夷总兵”印。

   统帅辽东总兵府,建州、海西、东海(野人)女真三部,以及藩属朝鲜兵马,皆听其节制。

   命兵部尚书汪直负责后勤调度,户部拨付粮饷,率领一万龙武卫出发平叛。

   尔等务必遵从军令,奋勇杀敌,对犯事女真,拒不投降者,犁庭扫穴,绝其种类,望不负朕之期望。

   朕必记尔等之功绩,嘉奖勇武,若贼子投降,除头犯外,其余轻罪者务必审慎处理,以安抚人心。

   钦此。”

   “臣等谨遵圣谕!”

   都督汪直说道:“诸位都免礼起来吧!”

   在宽阔的大堂中,众位将领肃然而立,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着灯火摇曳的微光。

   汪直一手扶着沉重的红木桌案,声音沉稳而坚定地对着众人说道。

   他的话语如冷冽的冬风,清晰又刺骨。

   “这次的圣旨写得明明白白,陛下和太子对女真一再的叛乱行为深感痛恨。”

   汪直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对于女真人的处理,我们不能有妇人之仁,那些真心投降的士兵,我们可以妥善安置。

   但那些头目,不论真假,都必须格杀勿论!”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众将领面无表情,只有坚定的眼神显露出他们的决心。

   尹弼商和李季仝站在一旁,轻声交谈。

   尹弼商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将军,你看这汪直,手段如此狠辣。

   我此刻仿佛明白了大王的心思。

   如果有一天,我们和大明发生冲突,我们的兵力能否抵挡得住,子民会不会也会被屠杀?”

   李季仝沉默片刻,点点头:“尹大人不必过于担忧,以我对大王的了解,大王是不会轻易得罪大明的。

   而且,朝鲜上下的大部分官员也不会同意与大明为敌。”

   这时,汪直洪亮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大堂的沉寂:

   “此次战略安排,我军将分三路剿灭叛军。”

   他指着地图,“第一路由辽东总兵韩斌率领辽东两万兵马,支援赫图阿拉城。

   第二路由朝鲜大将韩堡率领其朝鲜本部两万兵马,前去攻打古勒城。

   本督和赵指挥使则率领一万龙武卫进行策应!”

   然而,众将领却被汪直的策略弄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大家却都不明白汪直的意思,却都不敢问。

   谷大用明白众人意思,只好站了出来,问道:“干爹,我们如今占据兵力优势,为何不直接集结兵力平推过去?

   若是分散兵力,对方可能会逐个击破我们。”

   他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汪直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面露赞赏地看着谷大用:

   “若你是伏当加,手握三万女真骑兵,你又会如何对抗大明?”

   谷大用思考片刻后回答:“干爹,与十年前剿灭董山叛乱不同,董山临时起意,没有做好情报工作。

   他并不知道大明援军已到,这才被明军围剿,最终导致惨死。

   而这个伏当加不同,他是早有准备,城中必有他们的细作。

   如果我是伏当加,无论明军从哪路进攻,我定会集中力量对抗一路!”

   汪直点头赞同,眼中闪过满意之色:

   “继续说下去,看看你说得对不对。”

   谷大用瞥了一眼朝鲜的将领,然后说道:

   “干爹,这两路兵马的兵力虽然看似相相同,但实际战斗力却是天壤之别。

   因此,我如果是伏当加,一定会选择伏击朝鲜的军队,而不是去招惹强大的明军。

   但从地图上看,古勒城附近是一片平坦的旷野,无法隐藏行踪。

   所以,若要成功伏击朝鲜军,萨尔浒将会是最好的地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