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从1987开始

第1987章 有些神化

从1987开始 海冰玉 3622 2025-08-04 01:26

   易飞笑道:“我不这么拿出来,还怎么拿出来?项目做完了,咱们大棚和山洞里的蘑菇,尤其是双孢菇的产量能提高一两倍,回头,你们写几篇文章发表了,再申请了专利,我一年能多挣多少钱啊?咱研发中心的名气大了,这也是隐形资产。”

   要是以前能想起来。

   自己早拿出来了,没事磨叽个啥。

   他会很多东西的事根本瞒不了他们。

   全瞒着他们。

   只有让他们自由发挥,那还能啥优势。

   和上个世界的进程也就差不多了。

   反正自己就是会。

   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易飞也发现,只要不搞出太逆天的东西,没人把他拉走切开做实验。

   甚至都没人关心搞出了什么。

   就像羊肚菌栽培技术,热了一阵后,也就那样了。

   从没有人质疑过自己的身份。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瞎猫碰到个死老鼠。

   太逆天的东西,他也做不出来。

   自己也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只是在某些领域具有一些优势。

   金向学说道:“小易总,我的意思是说,你根本不需要我们几个啊,有这资料,随便找谁不行啊。”

   小易总要发给他们高工资,还要分房。

   金向学都觉得自己好像多厉害一样。

   结果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月,也就刚刚有点眉目,主要还是因为张老师已经搞了半年的缘故。

   结果。

   小易总拿了一个完整的报告来。

   他知道方凡为什么吞纸条了,他都想把这份资料吞下去。

   小易总哪来的啊。

   要说以小易总的本事,搞点稀罕东西没问题。

   可这玩意没听说哪个单位搞出来啊。

   就算有单位搞出来,谁会拿出来送人情。

   难道小易总在秘密的地方还有个秘密的研发基地?

   他总不能在他家里研究这个吧。

   易飞笑道:“金大哥,你说错了,我就是把这份资料公布出去,能完成的也是少数人,华夏像我们这种大规模种植蘑菇的还比较少,三次坑道发酵技术要投不少钱的,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大家更多的还是采用建堆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一年虽然少种几茬,多种点就是了,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为蘑菇工厂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次发酵技术,国内发展比国外晚了差不多二十年。

   真的是国内人搞不出来吗。

   显然不是。

   蘑菇工厂推广也很晚。

   其实就是因为反正有的是地,有的是人,谁都不想投入太大。

   很容易理解。

   一年生产同样多的蘑菇,多投和地皮和人力或者投入蘑菇工厂。

   投入蘑菇工厂早期的投入巨大,后期的维护也巨大的,收益还不如多投地皮和人力。

   怎么选择,明显的事。

   张如泉把资料翻了一遍,“小易总的意思是……”

   他都知道下面的工作怎么做了。

   小易总提出的难点,都解决了,资料上有详细的方法和数据。

   项目算是结束了?

   易飞说道:“尽快将技术完善,小规模生产出来试种,技术没问题,至少咱们山洞里和基地大棚的双孢菇先用上这个技术。写文章,在专利申请后,发表出来,扩大各位老师的名声,提高丽飞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的影响力,这个项目以后,公司准备研发全自动温室,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蘑菇工厂化。”

   他也没准备在几年内实现蘑菇工厂化。

   就是投,也是少量投资。

   做个样板而已。

   哪怕搞出来全自动温室,那个也不难,现在投入蘑菇工厂化,收益远不如山洞。

   现在人力便宜啊。

   山洞又没有租金。

   几个人对资料上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张如泉他们都有一种茅庐顾开的感觉。

   可以说,一个月来的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再经过一个月调整,就可以小批量生产了。

   周桥叹息道:“小易总真是人中龙凤,这都能想出来。”

   是不是易飞想出来的不重要。

   他把资料写出来了,就是他想出来的。

   至于这份资料怎么来的,大家都默契的没有问。

   有资料就行,问那么多干吗?

   小易总的背景通天,说不定就有人把成果让给他呢。

   如果自己有这种技术。

   小易总突然拿几百万来买。

   卖还不卖?

   名声重要还是金钱重要?

   最后选择金钱的占大多数吧。

   周桥不是怀疑易飞的能力,因为他就算有能力,也没有那个时间。

   技术是哪个单位搞出来的可能性大。

   小易总花巨资买断。

   无论如何,这技术现在属于丽飞公司,就是他们几个搞出来的了。

   量卖给小易总技术的人也不敢反悔。

   余二狗进来,“小易总,江城刘副府长问您是否还回临东?如果不回,他们就先回了,明天一早还要回江城。”

   赵老师和那个女记者也参观回来了。

   女记者很不错,对谁都客气。

   拉着长岭讲了很长时间的话。

   记者可是大人物,小易总怎么说来着?对,无冕之王。

   她还拿出一张报纸,上面有她写的有关小易总和赵老师的文章。

   说要连续刊登几个月呢。

   余二狗决定,到城里找个卖报的,让他每一期晚报都给自己留一份。

   一个周去取一次。

   让余家岭认字的都看看,女记者眼中的小易总是什么样。

   易飞站起来,“我也得回去,还有很多事情呢,张老师,周老师,那就先这么着,有事情电话联系,大家也别太累了,离市里又不远,想回就回去呆几天。”

   几个人一个多月之前就来余家岭了。

   张老师更是赵总结婚的时候才回家呆了三天。

   现在大问题都解决了,不用这么紧张了。

   像金向学。

   他老婆常欣欣可是一直在临东。

   张老师和周老师年纪大了,毛晓秋来了,金向学还不到三十岁,让人家夫妻长期分居不人道。

   金向学说道:“还是把后续工作做完再说吧。”

   回临东?

   问问张老师和周老师,他们想回去不?

   谁不想早点把项目成果验证下呢。

   最粘着老婆的是方凡。

   可是他老婆就在前面工厂,晚上要回来住的。

   搞出这样的项目。

   就是三五不见老婆也没有问题啊。

   几个人从楼上下来。

   易飞看到三道长正和丽丽聊天,就走了过去,“三爷爷,跟我们回临东住段时间吧。”

   三道长也是小哥结婚的时候回趟市里。

   就呆一周,就让人把他送余家岭了。

   三道长含笑说道:“我就不回了,一个人住在乡下习惯了,在市里反而不自在,小学亮有青儿他们看着,我也放心。”

   陈青的小儿子名字叫赵学亮。

   虽然半岁了。

   易飞并没有让陈青去上班。

   没有必要。

   赵海拿的工资和其它分厂厂一样。

   易飞也不强求,“三爷爷想回市里,就让二狗哥送您回去。”

   在院里和大家聊了几句。

   易飞和刘孝军一行人就离开余家岭回临东了。

   路上,丁苏说道:“我干脆回去和主编说说,每周来丽飞公司上班一天,我这大半天功夫知道了很多东西,我的的小说至少能多写几万字。”

   那个叫余长岭的青年给他讲了许多易飞的事。

   听起来比赵丽丽讲得靠谱多了。

   真正了解易飞的,并不是赵丽丽。

   而是丽飞的员工。

   赵丽丽对易飞的感情太深,她有点把易飞神化了。

   赵丽丽说道:“你可拉倒吧,好好当你的记者,或像易飞所说,写你的小说去,你还真想这辈子就够蹭易飞的流量过日子啊。”

   她要编故事,去编别人去。

   回到云临酒店,赵丽丽留丁苏吃晚饭。

   丁苏却说要回去赶稿子。

   赵丽丽也不留他,让酒店的司机把她送回晚报社。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