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第146章 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陈府开始鉴宝,几轮藏友拿着宝贝或者自认为“宝贝”来鉴定,陈二爷和六爷几人都给一一点评,估价一下。

   晚清时候,赝品还不是太多,因为造假成本更大。

   康熙的翠毛蓝,雍正的粉彩,乾隆时期的字画,种种藏品都出现在陈府的这个桌子上,大家眼花缭乱。

   清代时候,甚至到民国,青铜器和宋元时期名帖字画,才是收藏家趋之若鹜的东西,瓷器并不太被人重视。

   陈龙的身体不好,还一直咳嗽。他就陪着几个古董行老人喝茶聊天,鉴别真伪的事,主要是陈二爷和六爷负责。

   老李以前干过盗墓的,他对清代的青花瓷和粉彩一窍不通,要是宋代的瓷器和古董他还真能看出真假。

   因为年代久远,那些基本都是墓葬里出来的。

   张文龙看着眼前眼花缭乱的古董,他很兴奋。他在西湖边上和六爷学的三天知识派上用场,今天很多东西填补了空白,他看到了实物。

   这时候,一个百姓拿着一个盘子上来鉴宝。这盘子酱口,浅腹,底足上露出漂亮的火石红。

   盘子中心画着一片梧桐树叶和一个玲珑的洞石,盘子上青花写着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纹饰朴素自然,随意创作,寥寥数笔,却别有生动传神的意境……

   张文龙在师父身后站着,他认识这个瓷器。师父在西湖边三天授艺的时候,讲过此类瓷器,这是大清顺治朝的秋叶盘。

   这类瓷器在当时民间很多,也不太值钱。但是很应景,因为今天是中秋。

   中秋,秋高气爽,可是历史,却并不是每个秋天都秋高气爽。

   那个写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都把秋天写出一阵寒气和肃杀。

   秋天,想到的多是暮士伤秋,美人迟暮。

   这个顺治朝代生产的梧桐树叶盘虽然是普品,却是扛着沉重的秋意和历史厚重……

   甚至这类瓷器记载着一个朝代的更迭和苦难,那时候的工匠把愤懑和悲凉都写在了瓷器上: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亡国的悲凉和耻辱,就像这飘落的梧桐树叶。

   天,一下子成了秋天,凉了人间……

   满清入关,暴力消除汉文化,留下的伤痛体现在瓷器纹饰上,满清最头痛的问题是遇到了汉文化的强大抵抗,其抵抗的力量超出统治者的估计。

   剃发易服,一道政令,造成江南百姓的拼命抵抗;江阴八十一日,清军折损三名王爷,十八名大将,士兵余人,江阴孤城死守81日,无一降者,直至破门屠城。

   嘉定三屠,剃发令严重伤害明遗民感情,顺治二年,嘉定百姓顽强抵抗,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十六日,三遭屠城。

   历史上,骑马民族多次下令剃发易服,五胡、吐蕃、契丹、党项、女真都下过此令,只不过满清距今最近,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伤痛最重,也最清晰。

   清顺治青花洞石秋叶纹盘是当时较为流行的画意:一片梧桐叶,一尊太湖石,外加或一句或两句的警语、诗文。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洞石秋叶纹盘,一石一叶,极简风格,顺治前后均不见此装饰。

   叶面剔白写:“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两句世俗意义非常浓重的诗句。

   这是宋代大儒邵雍的《安乐窝中自贻》的颔联,全诗:

   物如善得终为美,

   事到巧图安有公。

   不作风波于世上,

   自无冰炭到胸中。

   灾殃秋叶霜前坠,

   富贵春华雨后红。

   造化分明人莫会,

   花荣消得几何功。

   邵雍为北宋哲学家,就是那个写书出预言梅花诗的那个牛人。他只是不显山露水,才学不在诸葛亮和刘伯温之下。

   邵雍预言了宋代之后几个朝代更迭大事,全部应验。

   比如预言诗里写的元代一句诗:又见云龙往北飞!

   预言宋代之后,下个朝代皇帝是来自北方的大漠……

   写明代预言里的一句:“燕子飞来寻常事!”

   预言燕王谋反,回来干掉了侄子做了帝王。包括预言最后的李自成造反,都料事如神!

   还有清代的几句预言诗,预言洪秀全等等,此人堪称神……

   他是宋代的大儒,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搜索梅花诗,会惊掉你下巴。预言准确性不比推背图差,是个未卜先知的牛人……

   因为写的是古董小说,就一笔带过了……

   不过我们读启蒙诗词时候一定背诵过邵雍写的那首《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今天不想说花,接着说顺治秋叶盘……

   顺治朝江山未定,刚刚改朝换代,百姓前看不见头,后猜不到尾,一叶知秋,写下邵雍这两句诗显然不是随意而为。

   此类瓷器书体较为规整,分隶、行、草几种书体,多题为:“一叶佳式”,“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黄叶落兮雁南归”等等,这一类纹饰被称为“秋叶洞石”,也多叫秋叶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