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第217章 风雨雅加达

  陈二爷和老李他们在这旅馆住了几天,这几天一直下着暴雨,热带风暴来了……

   这里离雅加达城区还有点距离,他们被困在这个四周是庄园和稻田的一个运河边小镇上。

   即使陈二爷和老李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样大的雨和风暴。

   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遭受强台风袭击,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即使近些年也不时有气象灾害,有时甚至路能行船。

   老李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他对陈二爷说道:“真没想到这鬼天气变得这么快!

   前两天还风和日丽,碧海蓝天。

   这刚下码头,还没到城区,老天爷一下子变了脸。如果大海里这样天气,我们如何打捞沉船?”

   陈二爷看着这电闪雷鸣的天气,也不禁挠头,他也不知道这样天气要维持多久。

   陈二爷说道:“雨总有停的时候,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们不要急,在这里住几天!”

   这几天,雷霆倒是习惯了这狂风暴雨,不害怕了,而且他很喜欢吃这里的咖喱饭。

   雅加达人喜欢吃辣的,这几人都有点不习惯,水土不服。只有雷霆很喜欢这些地方特色小吃,看来孩子新环境适应性强。

   雅加达在大约15世纪时建立,最早是一个在芝利翁河口的小渔村,当时的中国文书译为噶喇吧,马来语意思是:椰子,或咬叭、咖吧。

   这里椰子树很多。

   葡萄牙人是第一批到访的欧洲人,16世纪初,一位印度国王允许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一座要塞。

   现在这个港口仍然被称为巽他卡拉巴。

   1527年,这座城市被印度教万丹王国的法塔西拉所征服。

   1527年6月22日,法塔西拉将这座城市重新命名为查雅加达,意思为胜利之城,这个日子被订为雅加达正式建城的日子。

   以后很多惊险故事发生在这个城市,就介绍一下这个历史。

   在161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征服了这座城市,并重命名为巴塔维亚,被定为荷属东印度的首都。

   这座城市按照荷兰城市规划设计,完备了堡垒、城墙、公共广场、教堂、运河和绿树成荫的街道。

   城市被安排成几个由运河分隔的街区。

   英国在1811年时占领了雅加达,直到1816年才还给荷兰殖民政府。

   陈二爷和老李他们住的是在一条运河边的旅馆里,这里的建筑也是很多橘红色瓦片的荷兰殖民风,还有咖啡馆,环境还不错。

   如果天气晴了,马车不久就能到雅加达城区,就能找到陈二爷的朋友。

   此河并不宽大,但却大有来头,原来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开通的一条内陆运河水道。

   是早期巴达维亚城内与港埠间的主要交通航道。

   各种物资利用这条水道上的小船,南来北往与外港的大船连接,造就了大运河两侧的风华岁月。

   几天后,雨停了,大街上都是水。

   三天后,他们赶着马车在泥泞的路上去往城内。

   路边碧绿的稻田,还有些庄园别墅、清真寺和教堂,也有很多茅草屋顶的当地民居,高高的尖顶,有点像我们云南一代民居建筑。

   这些风格相杂一起并不突兀。

   对于陈二爷、老李、梁风、刺灵珠他们这些从没来过此地的人,看着异域风光,都觉得新奇。

   不久,他们到了雅加达。

   我们前些年发生的印尼屠杀华人事件,是华人的耻辱和华侨们不想回忆的过去。

   其实在清朝时期,雅加达也发生过大规模屠杀华人事件,只不过那时候行凶者是荷兰人。

   在乾隆年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雅加达大屠杀,一万多华人在那场屠杀中被害。

   当时执行屠杀行动的是荷兰人,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凭借海上贸易强大起来的国家,更是最早到达亚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之一。

   十六世纪下半叶,为了追逐香料贸易的暴利,荷兰殖民者占领了雅加达。

   当时,这里就是一个只有两千人不到的渔港小镇。

   占领以后,给这个地方取名叫巴达维亚。

   从此这里也变成了当时荷兰人在东亚的一个重要的基地,算是一个贸易和交流的中心。

   但是,这个地方距离荷兰很远,没什么人愿意跑这么远来这里工作。而当地土着又不开化,因此,他们注意到了华人。

   荷兰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招徕中国商船前来贸易,并输入更多的华工。

   他们运用多种手段,从各地输入华侨,特意制定了优厚的政策吸引华人前来。

   几十年的时间,当地华人就超过了一万……

   到十八世纪初时,巴达维亚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华人的数量也达到了两万多。

   在这里,华人主要从事工匠、饮食、制糖等行业,为巴达维亚的崛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华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地位。

   十八世纪以后,爪哇岛上出现了反荷运动,一些华人也支持这项运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