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853章 陈友谅朱元璋正式敌对,关先生表现让历朝皇帝无语

  然后倪文俊就死了。

   不仅倪文俊死了,倪文俊身边的所有随从也被杀得干干净净。

   【杀掉倪文俊之后,陈友谅成为了天完政权新的掌控者。】

   武昌城内,陈友谅以天完政权平章政事的名义召集天完群臣。

   “明玉珍,你负责领兵西进,平定巴蜀之地。”

   “赵普胜,你领所部水师东进,伺机夺取江州、太平等地。”

   众人各自领命,只有赵普胜有些迟疑。

   “平章大人,太平可是朱元璋所占之地。”

   陈友谅冷笑一声,道:

   “朱葛只不过是托庇在刘福通麾下的一条走狗罢了。”

   “咱们天完国才是白莲教正统,刘福通那种旁门左道算什么东西?”

   “等灭了朱葛之后,咱们就领兵北上把刘福通立的那个傀儡韩林儿也杀了!”

   坐在最上首的徐寿辉闻言,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傀儡这个词,既能用在韩林儿身上,也能用在徐寿辉身上。

   【赵普胜领命,开始领兵东进,对朱元璋控制区发起进攻。】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敌对态势正式形成。】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双方还是比较克制的。

   朱元璋走的是猥琐发育路线,此刻刚刚拿下江南大片地区,忙着安抚人心恢复生产训练兵马。

   陈友谅刚刚夺权,也忙着清洗倪文俊的死忠党羽,巩固对天完政权的控制。

   两边都只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交战,火药味并不算浓。

   此时的华夏境内,真正的焦点还是在北边。

   辽阳城。

   这座城池是大元辽阳行省的省府,也是大元在辽东半岛最重要的城池。

   红巾军北伐中路主力正在关先生和破头潘的率领下,于冰天雪地中朝着辽阳前进。

   “冷,好冷啊!”

   “见鬼,以前在老家正月也没有这么冷啊。”

   “这北方真是冷死人了。”

   听着诸多部下们的抱怨,关先生表情很平静,倒是他身边的破头潘有些按捺不住。

   “老潘,咱们真的有必要在这种时候出征辽阳吗?”

   在破头潘看来,留在上都过冬显然比跑出来打仗要更舒服。

   关先生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破头潘。

   “留在上都,咱们几万人的吃喝怎么解决?”

   破头潘顿时哑口无言,讪讪一笑。

   “可这辽阳也未必能打下来吧?”

   关先生淡淡道:

   “能不能打下来,那就看大明王究竟是不是眷顾咱们了。”

   一名斥候顶着风雪疾驰而至。

   “大人,前方二十里地发现元军旗号!”

   镜头一转,一支规模庞大的元军正朝着红巾军的方向前进。

   率领这支元军的将领,便是当今大元左丞相太平(贺唯一)的儿子,太子詹事也先忽都(贺均)。

   “大人,前方发现红巾贼主力的踪迹!”

   也先忽都闻言,笑了一声。

   “这些个红巾贼,果然跑来辽阳了。”

   “很好,这一次就让他们死在这里!”

   也先忽都身边,一名汉人谋士有些担心地开口道:

   “大人,红巾贼能在此时出动,说明他们的给养应该到了极限。”

   “咱们只需稳守辽阳就能让红巾贼不战自溃,何必冒险出击呢?”

   也先忽都闻言沉默,随后摇头。

   “你不懂。”

   也先忽都怎么可能不懂死守就能取胜的道理?

   问题是,情况不允许。

   从上都传来的消息,如今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右丞相搠思监正疯狂让党羽们弹劾左丞相太平。

   若也先忽都死守辽阳,那就等于给自家老爹太平多了一条“畏战不出”的罪名。

   只有领兵正面击败红巾军,才能帮助在大都城内极为被动的太平扳回局势。

   双方相向而行,很快就在两个时辰后相遇。

   一边是给养告急,一边是求胜心切。

   双方主帅都没有拖延,立刻就下达了出战的命令。

   风雪中,数万士兵绞杀在了一起。

   “杀了这些叛贼!”

   “诛灭红巾贼!”

   箭矢穿透雪花,没入一名红巾军士兵的胸膛。

   热血随之渗透而出,尸体瞬间倒地,致命的伤口在严寒下迅速凝固。

   大刀迎头劈落,将一名元军士兵手中的长枪木杆砍成两截,随之毫不停留地将这名元军士兵的身体也斩成两段。

   鲜血染红了冰雪。

   靴子踩翻泥土,让原本银装素裹的大地变得污迹斑斑。

   随着战事的进行,也先忽都从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疑惑不解,再到紧接着的无比震惊。

   “这、这怎么可能?”

   他所率领的辽阳行省精锐,在占据主场之利的情况下,竟然无法于正面战场取胜!?

   另外一边,关先生一反之前的镇定,咬牙切齿地怒吼。

   “不想死的就给我上!”

   “若是打不过面前这支元军,咱们全部都要死在北方的冰雪里!”

   没有任何退路的红巾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