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273章 假诸葛洋洋得意自吹自擂,真刘备勃然大怒当场破防

  孟昶顿时大喜,笑道:

   “卿家有什么妙计,速速道来!”

   王昭远轻摇羽扇,下巴昂起,用太监惯常的公鸭嗓淡定开口。

   “赵匡胤篡夺周国建立宋国,天下人对他都很不满意。”

   “北边的北汉和辽国都是宋国死敌,陛下只需要联络这两个国家一起出兵。”

   “届时,北汉辽国从北边进攻河北,臣领兵从西南进攻关中,再加上南唐从江南反攻中原。”

   “三面夹击,宋国唾手可亡!”

   孟昶听着王昭远这一番分析,不由眉飞色舞。

   “卿家,你果然不愧是诸葛武侯再世,就这么办吧!”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心中都涌起荒谬之感。

   【秦始皇嬴政:这个孟昶他把诸侯争霸当成什么了,过家家?】

   【汉高祖刘邦:笑死人了,若是真的能这么简简单单灭掉一个国家,朕当年辛苦那么久又算什么?】

   【隋文帝杨坚:想要从争霸中获胜,最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的实力。实力不够,什么战略都是枉然。】

   【元世祖刘烈:朕看这个孟昶很有点亡国之君的模样了,用宦官来当什么诸葛亮,乱七八糟。】

   【昭烈帝刘备:孟昶这蠢材若是不亡国,天理难容!】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一封紧急文书送到开封赵匡胤案头。

   赵匡胤刚看完就皱眉。

   “蜀国国君孟昶派大程官孙遇乔装打扮前往北汉,打算联络北汉、辽国共同进犯大宋?”

   宰相赵普笑着点头,乐不可支地开口。

   “那孙遇也是一个典型的草包,才刚刚进入大宋境内就被咱们的吏员盘查抓获了。”

   在拿下湖南后,蜀国所有外面的通道都要经过大宋,除非是想走青藏高原绕一个超级大圈。

   堂堂后蜀大宦官,居然被大宋一个不起眼的吏员搞定。

   既离谱,又好笑!

   赵匡胤也忍不住笑了,抚须道:

   “正好这段时间朕兵精粮足,本来就想找个目标出兵。”

   “孟昶既然如此不知好歹,那就先灭了他吧!”

   翌日,开封城外,一群来自八作司的工匠紧锣密鼓地在汴水旁边开工。

   这顿时就引来了许多老百姓的围观。

   “咦,这好像是在搞房子?”

   “你们看看这地基的规模好大呀,怕不是得有上百间房子。”

   “吓,这么多房子是给哪个王公贵族居住的?”

   众人好奇询问了一番,还真从负责督造的吏员口中得到了答案。

   “陛下说了,蜀国马上就要被灭亡,这是给蜀国国君孟昶建造的新家!”

   “蜀国?”大宋百姓们闻言都颇为吃惊,又有些振奋和期待。

   几十年前的后唐时,蜀国就曾经短暂被中原王朝灭亡和统治。

   说起来,孟昶及其亲爹孟知祥也是中原人。

   如今,蜀国又要回归中原怀抱了吗?

   【以孟昶联络北汉的书信为理由,赵匡胤正式出兵蜀国。】

   和后唐时不同,赵匡胤选择的是兵分两路。

   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从关中南下进攻汉中,再通过汉中进入蜀地。

   刘光义、曹彬这一路则从湖北秭归出发,沿三峡逆流而上,经万州等地西征进入蜀地。

   两路北宋大军很快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消息传到成都,孟昶顿时傻眼,赶忙找来王昭远。

   “王卿家,事情走露风声,北汉和辽国也不知道会不会出兵支援,这下子该怎么办?”

   王昭远依旧手持羽扇,竭力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笑呵呵地对着孟昶道:

   “陛下何须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宋国不知好歹发兵前来,那臣作为枢密使,就领兵会一会他们便是。”

   孟昶迟疑,不是很有信心地开口。

   “卿家,你真的能挡住吗?”

   王昭远唰一下收起羽扇,正色道:

   “陛下莫非忘了?”

   “老奴可是诸葛武侯转世!”

   孟昶呼出一口气,点头道:

   “好好好,大蜀的安危就交给卿家了!”

   由于时间仓促,孟昶只来得及组织一支三万人的兵马。

   他决定让王昭远先带着这些兵马北上守住汉中,其他兵马等征召完毕之后再由太子孟玄喆率领北上去和王昭远会师。

   出发前,为鼓舞士气,孟昶派出宰相李昊等人给王昭远饯行。

   李昊举起酒杯,笑着开口。

   “枢密使大人乃是诸葛武侯再世,镇守汉中击溃宋贼自然不在话下!”

   王昭远哈哈大笑,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一个玉如意,得意洋洋地挥舞了一下。

   “李相公请看,这玉如意可是我特地从佛寺之中请来的。”

   “赵匡胤若是敢御驾亲征,那我就打爆他的狗头!”

   李昊等人齐声赞叹。

   “王大人勇猛!”

   “王大人智计无双!”

   王昭远闻言越发欢喜,又多喝了几杯,醉意越发浓厚,笑道:

   “各位请看,我麾下的精锐可都是雕面恶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