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938章 朱元璋终于理解崇祯,扬州城内大危机!

  【宋太祖赵匡胤:朕说句良心话,你这大明的将士们是不是太废物了一点?当年南宋可真不像你们这样啊。】

   赵构确实也是一个一心避战的废物,也有汪伯彦、黄潜善这种奸臣出任左右相不假。

   但起码那时候的北方有宗泽,朝廷之中有李纲为首的诸多主战派大臣。

   金军南下的时候,还有韩世忠在江淮一带奋力抵挡。

   最后,更有岳飞自奋战中崛起,横扫金军!

   南明?

   清军一上来,嗖嗖的半个月投降了二十万人。

   【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刻,朱元璋啥都不想说。

   这个南明,已经神经到连老朱都理解不了的地步了。

   【汉世祖刘禅:咳咳,诸位不要太苛责了,史可法不是还在扬州吗?或许他能创造奇迹呢。】

   【昭烈帝刘备:阿斗,你能创造奇迹是因为有金幕,史可法可没有金幕啊。】

   【魏武帝曹操:朕看史可法也不像宗泽李纲那样会带兵的人,朕觉得应该是无了。】

   大明世界中,鸦雀无声。

   大家已经看过这么多部和大明有关的视频,照理来说应该有抗性了。

   问题是,南明窝囊到这种程度,再有抗性的人,那也得破防!

   朱高炽气愤地开口道:

   “朱由崧这小子究竟用的是什么人啊?”

   “朝堂上是只知道内斗的贪官,外面驻守的是一触即溃的无胆匪类和一言不合就造反的居心叵测之徒。”

   “他就不能用一点真正像样,爱国忠义之士吗?”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心累。

   老朱这辈子都没这么心累过。

   良久,朱元璋幽幽开口。

   “朕终于明白崇祯那小子为何死前会说出那句话了。”

   君非亡国之君,臣都是亡国之臣!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扬州城内,此刻已经是乱成了一团。

   “怎么办?”

   “大人,咱们撤退吧?”

   “大人,贼军刚刚抵达阵型未稳,不然让末将领兵出去冲杀一波!”

   各种意见都有,让史可法难以抉择。

   他不是李纲,也不是宗泽。

   史可法最大的问题是,他不知兵!

   想了想,史可法只能道:

   “扬州乃是长江以北最后的门户了,咱们还是不应该轻易出击。”

   “全体固守城池吧。”

   外面有人前来禀报。

   “督师大人,建奴派人从外面射进来一封信!”

   史可法看着这封“大清豫亲王多铎致史可法督师”的信,直接拆开。

   上面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就是一封许于高官厚禄,随后夹带威胁的劝降信。

   史可法一声冷笑,直接将这封信撕成粉碎。

   “本官乃是大明华夏人士,纵死也不可能投降建奴!”

   在场众人看到史可法如此坚定,不觉也多出几分信心。

   【此时在扬州城内,只有参将何刚率领的忠贯营以及总兵刘肇基两支兵马,加起来不过万余人出头。】

   【数日前,史可法就已经用江北督师的名义向附近所有州县发出檄文,要求他们一同前来扬州抗击清军。】

   【直到十七日多铎抵达扬州城,都没有任何一支南明军队按照史可法的命令前来扬州支援。】

   城外的清军跃跃欲试。

   “豫亲王,咱们攻城吧!”

   多铎注视着面前城墙极为高大厚重的扬州城,表情凝重,缓缓摇头。

   “不行。”

   “等红夷大炮到来吧。”

   也只有红夷大炮,才能摧毁这样的坚城!

   不过,为了摧毁扬州城内军民的战斗意志,多铎又下令清军炮兵用普通的大炮不断轰击。

   轰轰轰!

   一枚枚炮弹落在城墙上,大地不断震动,一阵阵的尘土飞扬。

   这也让城中的军民承受着巨大压力。

   史可法带着刘肇基、何刚两人,不分昼夜地巡视城防。

   “大家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击退建奴!”

   别看史可法现在没有入阁,但在名义上史可法依旧是大明最顶级的高官。

   他的坐镇,的确也给扬州军民不少勇气。

   突然,有人飞速来报。

   “大人,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高歧凤领四千兵马自南方前来支援!”

   史可法大喜过望,立刻命人开启城门,将这四千兵马迎入城中。

   当晚,史可法设下宴席,招待李栖凤和高歧凤。

   “两位当真是忠义之士也!”

   李栖凤和高歧凤对视一眼,表情有些怪异,但还是举起酒杯。

   “为国尽忠,理所当然!”

   当天夜里,忙碌了一天的史可法刚刚打算入睡,就听到了外面传来激烈的打斗声。

   “怎么回事?”

   史可法惊疑不定,赶忙披衣起身。

   出到外面一看,却是两支兵马正在打斗。

   一支是刘肇基、何刚,另外一支则是刚刚入城的李栖凤、高歧凤。

   史可法大惊,赶忙叫道:

   “各位,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