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261章 激战桂阳城,石达开的两个反常决定

  朱棣听完自家父皇的话之后,心中不免有些可惜。

   这倒不是朱棣对太平天国有什么好感,主要是朱棣一点都不喜欢大清这个王朝。

   谁让大清灭掉了大明呢?

   不过朱棣倒也并没有完全丧失希望。

   靖难之役盘点视频就能看得出来,朱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乐观,绝对不愿意放弃的人。

   视频之中的那种近乎不可能赢的局面,都被朱棣赢下来了。

   谁说太平天国就一定没有这种希望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萧朝贵在郴州并没有停留太久。

   因为太平军侦查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情报。

   “鞑子的湖广总督徐广缙如今依旧还在衡州驻扎,并没有回归长沙。”

   “长沙方面鞑子的兵马非常虚弱!”

   得到这个情报之后,萧朝贵双目中顿时绽放出了光芒,迫不及待地对着洪秀全和杨秀清开口道:

   “天王,东王,我这就率领我部前往长沙,一举将其攻克!”

   一个时辰后,萧朝贵点齐了两千骑兵,迫不及待地朝着长沙出发了。

   至于西王府麾下的上万步兵,同样也紧随其后,日夜不停地对着长沙进行奔袭。

   而就在太平军开始发动对长沙奔袭的同时,郴州西部的桂阳州城方向,也爆发了激烈战斗。

   此时,清军追击太平军最为坚决的和春部,已经一路“收复”了诸多城池,抵达桂阳城下。

   之所以这个收复要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些城池实际上都是太平军主动放弃,清军不发一枪一炮就直接拿下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并不妨碍清军将领们将“收复之功”揽在自己头上,喜滋滋地对朝廷报捷。

   至于作为主帅的钦差大臣赛尚阿,此刻头顶的官帽随时都可能会被咸丰皇帝给摘掉,自然更愿意向朝廷禀报更多这种类型的大捷。

   总之,太平军先锋不断攻城掠地,殿后的军队则不断放弃多余城池跟进。

   清军则不在太平军前方进行拦截,反而是以一路尾随太平军,以“收复”之功为主要目的。

   双方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追,维持了一个相当微妙又诡异,对双方将领而言都能接受的局面。

   这个局面在桂阳城被打破了。

   此时太平军占据了两座州城,前锋方向是郴州城,殿后方向就是桂阳城。

   如此重要的城池,自然也需要有一个重要人物坐镇。

   这个人就是太平军六王之中排名最后的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原本也是打算按照之前的惯例放弃桂阳城撤退的。

   但在撤退的前一天,石达开接到了来自郴州方向杨秀清的紧急命令。

   “……郴州多兵源,大军主力征兵工作尚需时日。”

   “尔当驻守桂阳至少一旬,护卫主力后路,不得有误。”

   石达开看着这封命令,心中其实是有些嘀咕的。

   眼下石达开麾下只有七千多人,相较于尾随而来的三四万清军,数量上处于绝对的下风。

   而且对面的清军还有和春、江忠源、常禄、邓绍良等还算比较能打的将领。

   迟疑片刻后,石达开还是决定按照杨秀清的命令进行布防。

   等清军抵达桂阳城下时,依旧以为太平军已经跑路了。

   多支来自不同将军统领的先锋骑兵队争先恐后朝着大开的桂阳城门奔驰而来。

   甚至为了争夺这入城之功,这些清军骑兵竟然在距离城门两三百米处大动干戈,相互厮杀起来。

   城楼之上,石达开原本打算给仓促入城的清军一点颜色看看,却没想到目睹了清军这种内讧的场景,整个人也震惊了。

   “这些鞑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站在石达开身边的族弟石镇吉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翼王,咱们还等什么?直接冲出去杀他们一通好了。”

   石达开沉吟片刻,缓缓摇头。

   “还不着急,再等一等。”

   又过一会,一支清军骑兵夺得魁首,将其他清军统统打退。

   虽然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但这支清军自以为收复州城之功近在眼前,迫不及待地朝着城门奔驰而来。

   马蹄声响,一阵阵烟尘升腾,这支数百人的清军骑兵争先恐后地进入城门之中。

   石达开见时机已到,立刻下令。

   “关门打狗!”

   城门很快被关上。

   入城的几百清军见状,顿时愕然。

   紧接着,太平军从城墙上突然出现,万箭齐发。

   又有大量步兵从周围的街巷中冲出,对着剩余的清军骑兵大肆屠戮。

   短短片刻时间,这数百名清军骑兵就统统都成了刀下亡魂。

   石达开露出笑意,叮嘱道:

   “赶紧把鞑子的脑袋都割下来,挂到城头上去!”

   阳光下,桂阳城头数百颗清军脑袋一字排开挂起,对城外陆续赶到的各路清军将领而言,无疑是视觉上的巨大冲击。

   “混账,谁让你们争功的?”

   “一起冲进去不就好了?”

   和春气急败坏,对着面前的一群绿营将领就是痛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