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333章 北伐军震动京师,僧格林沁出场

  朱元璋回想起之前看到的盘点视频内容,忍不住有些好笑。

   “老四,你在靖难之役的后期不也是孤注一掷全军南下?”

   自己孤注一掷,却质疑别人的孤注一掷,多少显得过于双标了。

   朱棣表情果然僵硬了一下。

   在这条世界线上,朱棣可没做出过这种事情!

   认真回想了一下之后,朱棣猜测着自己在盘点视频中的心态,开口道:

   “那时候靖难之役已经打了四年,若是再继续下去的话儿臣的后勤肯定会耗尽。”

   “与其坐等后勤耗尽而败亡,不如孤注一掷。”

   “况且儿臣那个时候也并非没有赢的希望!”

   朱元璋目光闪烁了一下,不置可否。

   在老朱看来,金幕盘点视频中恐怕还暗示了一些内容。

   朱棣一反常态的长驱南下,李景隆奇怪的驻军观望救援不及。

   这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有某种默契?

   但老朱也没心情去揭穿这些,反正整个事情都已然尘埃落定。

   他将目光重新转向金幕。

   紫禁城,御书房。

   “什么,讷尔经额兵败临洺关,林凤祥和李开芳已经进入直隶?”

   听到这句话之后,咸丰皇帝的脸色唰一下就变得煞白。

   不仅仅是咸丰皇帝,在场的每一个人表情都是如此。

   之前太平天国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在江南,距离大清京师数千里的地方。

   可现在,林凤祥都打到直隶来了!

   京师就在直隶境内,大清朝廷面对的不再是远在天边的反叛,而是近在咫尺的威胁。

   以林凤祥、李开芳部的神速,甚至可能会在一个月,不,半个月内打到京师城下。

   恭亲王奕欣强撑着笑脸,声音有些颤抖地开口道:

   “皇上不必惊慌,京师这边还有二十万八旗兵马呢。”

   咸丰皇帝:“……”

   二十万八旗兵马的确是不假。

   多尔衮入关时,本来就已经将几乎所有关外满人全部迁移进来。

   除了各地满城之外,大部分入关的满人都生活在京师这一带。

   别说是二十万了,就是三十万兵马都能召集起来。

   但问题是……

   这是八旗兵马。

   八旗,有个屁用啊!

   现在又不是大清开国那段时间。

   早在康熙时期,镇压吴三桂三藩之乱就已经主要靠的绿营兵了。

   更何况是百年后的现在?

   如今的八旗,就是一群只知道躺在祖宗功劳簿上混吃等死的废物。

   指望他们来保卫京师?

   那咸丰皇帝还不如指望天上突然掉一颗陨石下来砸死林凤祥和李开芳呢。

   咸丰皇帝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马上把讷尔经额革职问罪,大清就是被这种废物给祸害成现在的样子!”

   对此,众人都无意见。

   但问题是,接下来让谁去对付林凤祥和李开芳呢?

   人选其实也没几个。

   江忠源死后,最能打的毫无疑问是向荣。

   可向荣如今还在天京城外的江南大营坐镇呢。

   若是调走向荣,极有可能导致江南大营被攻破,整个江南落入太平天国手中。

   这和京师陷落相比,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还有一个人选是乌兰泰。

   但诸多军机大臣讨论过后,觉得乌兰泰打仗太莽,不合适。

   在这种危机之下,守卫京师的必须得是一个稳重之人。

   琦善是够稳重了,但能力上纯纯一坨。

   若不是因为有皇太妃这个关系在,咸丰皇帝早就把琦善革职查问,更不可能让琦善来守卫京师。

   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了一个人选。

   胜保。

   这名字一听就是旗人。

   胜保现在的官职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属于琦善的副手。

   胜保打仗比较稳重,对太平军也很熟悉。

   这几个月来多次和北伐军交战,虽然赢少输多,但输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什么溃败,充其量就是小亏。

   无论是身份、官职、资历还是能力,胜保虽然不是完美之选,但绝对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恭亲王奕欣想了想,提了个建议。

   “胜保稳重有余,进取不足。不妨给他配一个能力出色的副帅,这样一攻一守,相得益彰。”

   咸丰皇帝连连点头,道:

   “六弟,你有什么人选吗?”

   奕欣笑了笑,道:

   “臣弟正想向皇上推荐一人,他的名字是——”

   “僧格林沁。”

   镜头一转,出现了一名四十二岁的中年官员。

   他脸庞久经风霜,表情坚毅,不怒自威,穿着官袍正跪地听旨。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命总理行营大臣僧格林沁为钦差胜保麾下参赞大臣,协助钦差胜保一同剿灭北窜林凤祥、李开芳所部流寇!”

   僧格林沁恭敬道:

   “奴才接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到圣旨之后,僧格林沁心中也颇为激动,不由自言自语。

   “终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