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479章 好面子的刘邦,刘恒怀疑金幕作者弄错了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中,秦始皇呵呵一笑。

   “魏惠王啊,大秦要感谢他。”

   扶苏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若不是魏惠王不听公叔痤之言,商君又怎么可能会来大秦呢?”

   卫鞅,商君,商鞅这三个不同的称呼,指的都是同一个人。

   为啥会有这么多的称呼,这就得说到春秋战国以前的“姓氏名”系统了。

   这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姓,氏,名。

   以商鞅为例,他是姬姓,卫氏(公孙氏),名鞅。

   姓,指的是老祖宗。

   姬姓,说明他的祖宗来自周王室。

   氏,指的是什么地方,或者什么类型。

   他是卫氏,说明他来自卫国。

   同时他还是公孙氏,“公孙”就是“公侯之孙”的意思。

   说明他的爷爷是诸侯之一,也可以说明他的祖先里有一个诸侯的孙子。

   最后这个名“鞅”,才是直接指代他这个人。

   所以“姬姓、卫氏、名鞅”的意思就是“一个祖宗是周天子,来自卫国,名叫鞅的人”。

   汉初世界中,刘邦哼了一声。

   “什么卫鞅商鞅的,乱七八糟,烦也烦死!”

   在场的陈平、曹参等人连连点头。

   “陛下说得太对,这先秦时期的姓氏简直乱七八糟。”

   “都是胡吊扯,一点也不好记!”

   刘邦这才露出笑容,得意地开口:

   “朕废掉了氏,也算是为后世华夏子孙做了一件好事。”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废掉了“氏”。

   从此华夏只有“姓名”,不再是先秦的“姓氏名”。

   为啥单单废掉“氏”呢?

   因为氏还有另外一层隐藏的意思,就是——功绩。

   华夏历史五千年,即便是从秦始皇开始算,前面也还有三千多年。

   先秦时期的贵族们可不愿意和破落户交流。

   你祖宗是几千年前的三皇五帝又如何?你现在家境中落,咱们一样不和你玩。

   这时候就要看“氏”了。

   什么样的情况下能拥有氏呢?

   简单地说,就是“有出息”的情况下。

   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被周天子封到了叫做“赵”的地方当了诸侯。

   这就是有出息了,于是他和他的子孙们就有资格加上氏,自称“赵氏”。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没功绩,但我有个好爹、好爷爷”。

   但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些还不行,得最顶级的公爵,大家才认同你这爹和爷爷确实牛,能加氏。

   所以,就有了“公子”和“公孙”这两个氏。

   公子,就是公爵之子。

   公孙,就是公爵之孙。

   有“氏”,代表着有出息,手里有资源可以和其他贵族进行交易。

   那大家就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

   没有“氏”但有姓,代表着祖上阔过可现在狗屁不是啥资源没有,那就一边凉快去,谁也不带你玩。

   很不巧,刘邦就是这种有姓但没有氏的破落户。

   有人说,那就不能自称“汉”氏吗?

   也可以。

   问题是,自称汉氏,不就等于告诉大家咱们大汉之前都是破落户,直到汉朝建立才算有出息?

   堂堂大汉开国皇帝的面子还要不要啦?

   那咋办?

   直接废掉“氏”这个规矩,只保留姓名就好啦!

   这样的话,就再没有人能用“氏”来辱骂刘邦和大汉皇族是个没出息的破落户起家了。

   虽说刘邦是为了面子才干的这件事情,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取消氏对华夏社会而言是一种进步。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先在攸县当县令,生了个大儿子;紧接着去彭城当知府,生了二儿子;再然后到长安当了京兆尹,生了三儿子。

   然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可以分别自称攸氏,彭氏和长安氏……

   乱,太乱了!

   金幕中,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

   【卫鞅来到秦国后,得到了秦国国君嬴渠梁的大力支持,在秦国内部开启如火如荼的变法行动,史称“商鞅变法”。】

   【同一时间,在华夏最东边的山东大地上,另外一个曾经强盛,后来在漫长内讧中逐步落魄的国家也开启了变法之路。】

   临淄朝堂上,一位名叫邹忌,身高八尺长相英俊的大帅哥正对刚刚即位一年的齐国国君田因齐开口。

   “君上,如今的大齐上下言路被堵塞,急需变法改革!”

   手捧金色青铜酒爵的田因齐忍不住好笑道:

   “我们田氏才刚刚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国君没有多少年,凭借的就是齐国上上下下诸多臣民的支持,你现在竟然说大齐言路堵塞?”

   邹忌正色道:

   “臣请问陛下,若论男子容貌,大齐当以谁为首?”

   田因齐呵了一声,得意洋洋地说道:

   “第一名当然是寡人,第二名应该是居住在城北的徐公。”

   邹忌便道:

   “臣前几日起床穿衣打扮,问臣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子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