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366章 隋文帝揭露真实想法,邓羌让历朝皇帝大骂苻坚!

  杨勇看着父皇那冰冷目光,整个人都傻掉了。

   过了好几秒钟他才颤抖开口。

   “父皇,儿臣说错了吗?”

   隋文帝冷笑一声,道:

   “大错特错!”

   “啊?”杨勇头皮发麻,忍不住道:

   “父皇,难道崇佛消耗国力是对的?”

   隋文帝哼了一声,道:

   “那自然是错的。”

   杨勇:“???”

   这下子,他是真的凌乱了。

   隋文帝觉得苻坚崇佛消耗国力是错的,但同时又对杨勇吐槽苻坚不满。

   这怎么回事?

   隋文帝淡淡道:

   “苻坚崇佛当然是错的,但他这么做却并非不务正业,反而是在想办法解决前秦国内的问题。”

   “啊?”杨勇再度呆滞。

   这也能解决前秦国内问题?

   突然,这位大隋太子明白过来。

   “用佛教来抚平各民族之间的冲突?”

   隋文帝露出笑容。

   “你小子总算还没有完全糊涂。”

   杨勇看到笑容的一瞬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总被父皇嫌弃也不行啊。

   大隋的佛教其实也相当兴盛,只不过没到那种祸国殃民的离谱地步而已。

   杨勇和佛教并非没有接触,所以他也很明白佛教的意义所在。

   民族融合!

   华夏皇帝们信奉的儒家理论,强调的是汉人为主,吸收其他民族。

   这对汉人王朝来说理所当然,可对前秦这种氐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就不对劲了。

   氐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却要融入被征服的汉人文化中?

   很多老氐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对他们来说,失败者(汉人)就应该顺从胜利者(氐人)的一切!

   隋文帝淡淡道:

   “王猛在世的时候,苻坚放手让王猛去推行儒家汉文化,打算让鲜卑、匈奴、氐人、羌人都融入汉人,但这种做法显然失败了。”

   “王猛死后,再没有任何人能完成这种汉化目标,苻坚便转变思路,打算以佛教来作为这个融合剂。”

   佛教其实也是一种很适合统治者的宗教。

   它讲究忍耐,讲究行善积德下辈子转世,还有最吸引人的登临西天极乐世界。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教育中下层民众忍耐和侍奉高层,为高层当牛做马。

   这样就能用积攒的功德在死后投个好胎,下辈子荣华富贵。

   不管是对汉人、氐人、羌人、鲜卑人还是匈奴人,都非常适用!

   一旦所有人都信佛教了,也就不需要有任何民族之分。

   大家只需要好好地给苻坚这个天王当牛做马,等着下辈子投个好胎或者死后直接登临极乐。

   人人都这么想,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就全没了吗?

   大家见面再也不会“你这汉狗”“你这鲜卑贼”地怒骂,而是心平气和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杨勇想清楚后,表情不由古怪。

   “苻坚这也太理想化了吧?”

   大隋佛门也很兴盛,官府也没有禁止。

   但杨勇心中很清楚,佛门根本就没办法发展到苻坚想象的那个地步。

   重点不是其他民族,而是汉人。

   华夏几千年文明底蕴在这里,怎么可能会被佛教一个外来宗教掌控汉人的思想呢?

   搞不定汉人,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就做不成任何事。

   隋文帝笑着开口:

   “所以苻坚才是败家子,而不是和朕一样能观看金幕的明君。”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崇佛的同时,苻坚也并未放弃对东晋的战争。】

   襄阳这边的西线由大儿子符丕负责,没啥问题。

   关键还是在刚刚惨败的东线淮河战场。

   在苻坚看来,彭超和俱难两人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东线惨败的根本原因。

   于是在战后,这两人一个被苻坚杀掉,另外一个直接废为庶民。

   谁去接手东线呢?

   苻坚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开口对符融道:

   “去并州把邓羌叫来。”

   灭掉代国后,苻坚把代国土地划入并州,命邓羌以并州刺史的身份镇守当地。

   这任命其实是一种打压。

   邓羌早就已经是有资格能竞争丞相的人了,居然只当了个刺史。

   为啥会有这种打压呢?

   因为邓羌之前灭亡前燕时,逼迫王猛让出司隶校尉的职位,让苻坚对邓羌很不满。

   而且邓羌先是在巴蜀击溃桓石虔,然后又灭掉代国,功劳太大威名太盛,也引发苻坚的忌惮。

   所以之前的南征,苻坚硬生生就不让邓羌参加。

   在苻坚看来,不需要邓羌也一样能干掉东晋。

   但无论是襄阳的难以攻克还是淮南的大败亏输,数万前秦将士的性命狠狠地打了苻坚的脸。

   苻坚不敢再托大,必须征召邓羌。

   听到苻坚的话,符融表情古怪地开口。

   “陛下,邓羌恐怕无法领兵了。”

   “为何?”苻坚大怒道:“难道他还敢和朕置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