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908章 王保保的抉择,历朝皇帝感慨朱元璋实在是太稳

  李治想了想,道:

   “因为桓温刘裕都不是皇帝?”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那宋文帝刘义隆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了吧,为什么元嘉北伐还是草草收场,以失败告终?”

   李治顿时尬住。

   过了好一会,李治又道:

   “是因为南方人口更多?”

   李世民微笑反问:

   “太平天国时期南方人口更多,那为什么太平军北伐徒劳无功?”

   李治呃了一声,摸了摸脑袋:

   “疆域问题?”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

   “太平天国巅峰期的疆域,和朱元璋刚北伐时是差不多的。”

   “这……”李治抓耳挠腮,又道:因为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太少?”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朱元璋这个皇帝比任何南边的皇帝都强。”

   李治:“???”

   李世民呼出一口气,平静开口。

   “大部分人只能随波逐流,但有些人却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

   “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

   “他建立的制度,他的识人用人之道,他对军事的理解,即便放眼整个华夏也没有几位皇帝能比得上。”

   “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安徽、河南、关中,甚至你把他放在两广,他也一样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治沉默片刻,道:

   “可儿臣总感觉朱元璋做事情有点平平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

   李世民不由好笑反问:

   “鄱阳湖仅仅一战就把疆域、人口都是自己好几倍的陈友谅直接吞并,还不算特别吗?”

   “北伐势如破竹,徐达常遇春两个月拿下山东,一个月拿下河南,还不算特别?”

   “傻孩子,你以为只有那些反复争夺,各种回来拉扯激战才是特别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啊。”

   说到这里,李世民转头看了一眼正昏昏欲睡的李靖,随后缓慢开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李治顿时凛然。

   片刻后,他站了起来,恭敬点头道:

   “儿臣明白了,这就出发。”

   “嗯,去吧。到了欧洲,好好和李积他们几个学一学。”李世民呵呵一笑,目送李治离开。

   视频播放到这里,妥懽帖睦尔篇显然已经要结束了。

   大唐可不能落后于其他王朝,得早点把西征收尾才行!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保保敲了敲桌子,示意正在为了是否救援大都而争吵的众将安静。

   他语气沉凝地开口。

   “本王作为大元臣子,当然是希望救援大都的。”

   “但眼下咱们西边有李思齐,东边还有貘高关保这些叛贼。”

   “若直接兵进大都,岂不是让他们有机会对我们的山西趁火打劫?”

   “在勤王之前,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王保保并没有直接领兵前往大都,而是猛攻还在山西冀宁一带的貘高、关保两名叛将。】

   貘高、关保两人在山东时就被明军暴打过一顿,刚刚退入山西又面临王保保的进攻,顿时陷入绝境。

   很快,貘高、关保两人的脑袋就被送到了王保保的面前。

   而另外一边,退入西安的李思齐也有自己的想法。

   “王保保那家伙说不定会直接去大都,这是咱们趁机抄他后路的机会。”

   李思齐对着部下们道:

   “你们多往河东一带派出斥候探马,一旦发现王保保大举东进救援大都的消息,咱们就立刻发兵河东!”

   部下们面面相觑。

   有人道:

   “主公,现在明军就驻扎在潼关,咱们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先想办法夺回潼关,守住关中吗?”

   李思齐大怒,直接拍桌。

   “你是主公我是主公?”

   “让你办事你就老老实实办事,别这么多废话!”

   等诸多部下们离开后,李思齐将目光收回,看向面前的一封信。

   信封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署名。

   “大明中书省右丞相徐达。”

   镜头一转,到了临清。

   徐达率领十余万兵马,浩浩荡荡继续朝着北方前进。

   在渡过黄河之后,明军一路夺取彰德、广平、赵州等地,随后包围了邯郸。

   “投降不杀,若负隅顽抗,城破之后必加诛戮!”

   “元廷当灭,尔等都是汉人同胞,何必和元廷陪葬!”

   在徐达大兵压境和强大的心理攻势下,邯郸很快也开城投降。

   拿下邯郸后,徐达再度召集诸将。

   “如今我军在河北已经拥有足够稳固的后勤根据地,是时候继续北伐大都了!”

   众将闻言,脸上都流露出不加掩饰的兴奋表情。

   那可是大都,是大元立国之地,近百年的京师所在!

   常遇春第一个嚷嚷起来。

   “那还等什么,出发吧!”

   徐达哈哈一笑,继续叮嘱众人。

   “大家一定要记住了,陛下交给我们的任务是缓慢推进,绝对不能打任何冒险之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