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038章 潼关激战,李渊为大唐灭亡干杯!

  【唐太宗李世民:父皇说得太对了,黄巢这混账东西是不可能如愿的,长安可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地方!】

   【隋文帝杨坚:朕怎么记得之前长安已经被攻破了三四次呢?】

   【光武帝刘秀:山川之险是没用的,关键还得看人心在哪边。】

   【汉武帝刘彻:说得很对,反正朕并不觉得大唐李儇和田令孜能得人心。】

   【秦始皇嬴政:都还看不出来么?这一波进去,大唐也就完蛋了,呵呵。】

   历朝皇帝大多都冷嘲热讽。

   倒也不是针对李渊李世民父子。

   而是李儇和田令孜这个组合实在是太败好感。

   “传统”的昏君项目,大家也就不去说他了。

   关键是,李儇居然叫田令孜“阿父”!

   堂堂华夏皇帝,叫一个太监阿父?

   天下人知道这种事情,皇帝的威严何存?

   这就是在打历朝历代所有皇帝的脸!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五天前,长安城。】

   诸多官员跪在李儇面前。

   “陛下,还请给我们家中子弟一条活路吧!”

   “陛下,臣家里就这一个独苗,可不能让他去潼关打仗啊!”

   “陛下,求求您了。”

   李儇一脸懵逼。

   好在田令孜及时赶到,对着这些官员们破口大骂。

   “谁让你们来惊扰圣驾的?都给我滚!”

   若在往日,诸多官员畏惧田令孜的威严,也就跑了。

   但今天不同。

   为了家中亲戚子侄,大家都豁出去了。

   “田大人,我家孩子的情况您是知道的,他真的没办法上战场呀。”

   “田大人,给大家一次机会吧!”

   田令孜脸色很难看。

   他的本意是想要利用这些子侄,逼迫全长安的官员、贵族、门阀统统出力。

   可现在,这些家伙为了保住后代,竟然能绕过自己找到皇帝李儇面前!

   这意味着什么?

   田令孜一想,头皮都要发麻。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得罪整个长安城的统治阶级!

   察觉到自己失策的田令孜语气立刻变得温和,对着李儇道:

   “陛下,您看这些臣子的求情要答应吗?”

   李儇和田令孜情同父子,一眼就看出田令孜的想法,爽朗笑道:

   “那就答应他们吧。”

   田令孜嗯了一声,转头对群臣道:

   “可以免服役,但有两个条件。”

   “第一,每人要上交五百两给陛下的少府库房。”

   “第二,你们家中的子侄可以不参军,但必须要有一名男子代替参军补足名额。”

   众人闻言都松了一口气,大声道:

   “多谢陛下,多谢田大人!”

   李儇很少和群臣相处,看到这一幕后也不由露出笑容。

   “事情解决了就好,对了,你们谁会蹴鞠的,陪朕玩一会?”

   群臣表情顿时变得微妙。

   诸多弹幕也在此时飘过。

   【秦始皇嬴政:这些臣子是疯了吧,逃兵役竟然求到皇帝面前去了?】

   【汉武帝刘彻:更离谱的是,皇帝居然还答应了!】

   【隋文帝杨坚:说句实话啊,这个大唐已经让朕有点看不懂了。】

   【宋太祖赵匡胤:有什么看不懂的,每人五百两,一万神策军不就五百万两了吗?】

   历朝皇帝立刻又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汉高祖刘邦:还能这样搞钱的?妙啊。】

   【周太祖武则天:妙个屁!黄巢都打到关中门口了还想着敛财,就怕这田令孜有命赚钱没命花!】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潼关。

   早在大秦时期,负责拱卫关中的东方雄关是函谷关。

   但随着地震、黄河改道的因素,从汉朝时开始,函谷关逐渐不再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

   后面的王朝不得不寻找另外地点取代函谷关,这便是潼关的由来。

   潼关的北面就是黄河,黄河对岸是险峻的中条山脉。

   潼关南面则是一处谷地,由于此地极度崎岖难行,被称之为“禁谷”。

   想从河南进入关中,黄巢要么杀穿潼关,要么就只能绕行上千里,走刘邦当年的南阳——武关路线。

   都已经抵达潼关脚下,黄巢的选择自不必说。

   “休整三天,然后攻城!”

   这三天时间不但是要拿来休整,也是要拿来修建各种攻城器械。

   黄巢一路上攻克了诸多州城,强行征调了大量工匠入伍。

   再加上足足三十多万的起义军,人力物力都很充足。

   三天后,起义军举着长梯推着冲车,发起了第一波进攻。

   对面潼关负责实际守卫工作的将军张承范看着对面精气神十足的起义军,忍不住转头看向自己麾下的这十来万兵力。

   按理来说,神策军都是富豪,至少也是地主家子弟。

   但张承范一眼望去,却看到了大批衣着朴素甚至是破烂,身体黝黑干瘦,一看就是农民百姓的“神策军”。

   这些就是田令孜那个命令的“妙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