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989章 不招安不行了,裴渥震惊李渊

  【秦始皇嬴政:没错,不单单是你见过,朕也见过。】

   【宋太祖赵匡胤:这不就是之前的沂州宋威带着唐军暴打王仙芝的那一战吗?整个过程和战术都一模一样啊。】

   【隋文帝杨坚:不是,这个王仙芝真的就是一点教训都不吸取的吗?】

   【明太祖朱元璋:王仙芝这人就成不了大事,才好了几天便忘本了。】

   有人吐槽,自然也就有人高兴。

   【唐高祖李渊:哈哈哈,朕早就知道,朕的大唐官军还是厉害的!】

   【唐太宗李世民:父皇说得太对了,大唐官军只要认真起来,这王仙芝、黄巢根本就不是对手!】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仙芝兵败之后,被迫率领残部撤回汝州。】

   汝州州府内,王仙芝一脸尴尬地看着面前的黄巢。

   “黄兄弟,之前应该听你的话才对。”

   黄巢也是挺无语的。

   这都已经第二次了!

   每次局面刚刚好一点,这王仙芝就马上翘尾巴。

   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黄巢叹了一口气,对着王仙芝道:

   “大统领不必担心,咱们虽然输了一阵,但实力还在。”

   和上一次相比,王仙芝其实还是有进步的。

   上次七八万人被打得只剩一万人,这一次王仙芝好歹还带了四五万人撤回来了。

   起义军输得是难看了一点,但元气并未大伤。

   黄巢随后道:

   “洛阳方向有重兵把守,咱们肯定是去不了。”

   “所以接下来咱们应该分兵南下,去襄樊、江淮地区。”

   “那里是唐廷直接控制区,没有多少节度使的兵力存在。”

   “占领这些地方,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唐廷实力,同时也不会遭遇多少节度使的进攻。”

   听完黄巢的这个分析,王仙芝的脸明显又再度变得红润起来。

   “好好好,就听黄兄弟你的!”

   【兵败中牟后,王仙芝、黄巢兵分两路,开始朝着襄樊、两淮地区进军。】

   【这次分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长安,皇宫。

   李儇很不开心,对着田令孜闹脾气。

   “阿父,重阳内宴取消了就算了,马上都要过年了,咱们就不能好好大办一场吗?”

   田令孜一脸无奈地开口:

   “陛下,如今王仙芝乱兵正在肆虐大唐境内,国库实在是……”

   “朕不管!朕就要热热闹闹的,还要有舞女跳舞,有秀女侍寝!”正好是叛逆期的李儇气愤地对着田令孜大叫。

   田令孜挠了挠头,心中也是无奈。

   李儇可是被田令孜亲手扶上皇位的,两人之间的关系情同父子,属于完全锁死的一对。

   也正是因为锁死了,田令孜没办法抛弃李儇,甚至连责罚都做不到。

   叹了一口气后,田令孜道:

   “好好好,还请陛下稍候片刻,等会老臣去御书房和宰相们开会时,就让他们好好操办一下。”

   片刻后,御书房。

   宰相豆卢瑑表情十分惶急地开口道:

   “田大人,王仙芝叛军势头太猛,大唐危在旦夕了啊!”

   豆卢瑑还真没有开玩笑。

   安史之乱后的这一百年时间里,河北、山东地区藩镇林立,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唐廷的掌控。

   两广、贵州、湖南等地,距离太远,人口太少,物产也少,对大唐朝廷来说没什么作用。

   真正能为大唐朝廷提供财赋的,就是巴蜀、襄樊、江淮以及江南三个地方。

   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王仙芝先后攻克了唐州(沁阳)、邓州、郢州(京山)、复州(仙桃)、黄州(黄冈)。

   黄巢则拿下了申洲(信阳)、舒州(潜山)、庐州(合肥)。

   紧接着,两人又合兵一处,拿下了蕲州。

   至此,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基本上都被起义军占领了。

   也就是说,大唐四大财赋重地中,襄樊、江淮几乎全丢。

   同时因为这两地的丢失,导致江南的财赋也无法运输到长安来。

   仅仅靠一个巴蜀再加上关中本地的资源,压根就没办法满足长安。

   长安的物资危机已经降临,这些天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在翻几倍地上涨。

   之前还说长安纸贵,现在已经不是纸的问题,是老百姓连米都要吃不起了!

   田令孜气坏了,怒吼道:

   “朝廷发了那么多命令下去,附近有那么多的节度使,他们为什么就不发兵剿匪!”

   豆卢瑑苦笑一声,摊手道:

   “王仙芝这家伙太鸡贼了,他打的都是朝廷控制的地盘,对节度使的地盘根本秋毫无犯啊!”

   各地的节度使也不是傻子。

   首先,王仙芝起义军声势浩大,已经到了几十万的规模,谁也不愿意去和王仙芝硬碰硬。

   其次,王仙芝打的都是朝廷直属的城池,又不是节度使自己麾下的城池,节度使们也没必要和王仙芝拼死拼活。

   这就是藩镇的弊端。

   节度使们最优先考虑的从来都是自己控制之下的一亩三分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