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526章 纵横家的高光时刻,苏秦韩聂影响天下棋局

  刘彻的话立刻就让历朝皇帝想起了以张骞、班超两人为首的诸多大汉使者。

   还真没毛病。

   自从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华夏的纵横家们就只能将目光投向外面的其他小国。

   事实证明,西域这巴掌大的地方对纵横家们来说还是太过于屈才了。

   自张骞开始,一代代的华夏纵横家把西域各国来来回回不知道虐了多少遍。

   “汉使率随从数十人灭国”这种听起来就好像是小说故事里的情节,却真真切切地在西域上演了不知道多少遍!

   【明太祖朱元璋:强盛的朝代才会开放,纵横家们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不够强盛的朝代,只能选择封闭。】

   大清世界中,康熙皇帝眉头一皱,总感觉朱元璋这句话在指桑骂槐,但又没有证据。

   【唐太宗李世民:那可不?朕的贞观时代,对天下胡人夷狄都放手任用,一点不慌的。】

   贞观世界中,李治忍不住开口了。

   “父皇,咱们大唐用这么多胡人,难道就真的不怕他们造反吗?”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傻孩子,你不要以偏概全。出了一个安禄山,并不代表所有在大唐官场的胡人官员、将军都是坏人。”

   “那么多为大唐建功立业的胡人将军,你难道不知道吗?”

   “什么地方人多了都会出几个败类,胡人是如此,咱们汉人不也一样有秦桧这种卖国贼嘛。”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

   “当然,大唐也并非是个胡人就能随便用,还是要经过教化的。”

   说好听点就是教化,说难听就是洗脑。

   要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为大唐而战,为华夏而战。

   当然,他们也不亏。

   任何人只要为华夏文明做出过贡献,华夏的史家们都会如实记载,绝对不会吝惜褒奖的词汇。

   李治点头道:

   “还有军队!”

   李世民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治,随后哈哈笑了起来。

   “没错,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为善啊,你长大了。”

   金幕中,苏秦回归临淄,对齐王田地禀报。

   “大王,您要臣做的事情,臣做到了。”

   田地看着面前的五枚相印,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哈哈大笑。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就合兵进攻宋……哦不,进攻秦国吧!”

   君臣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

   苏秦离开王宫,和弟弟苏代同车回家。

   车厢中,苏代有些疑惑地对苏秦道:

   “二哥,这都合纵攻秦了,还怎么灭宋?”

   苏秦微微一笑。

   “阿代,你忘了当年晋国假道灭虢的故事吗?”

   苏代恍然大悟,但过了片刻还是感觉不对。

   “可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大王怎么去和天下诸侯交代呢?”

   苏秦淡淡地开口道:

   “天下诸侯?无非就是一群在秦国和齐国之间左右摇摆的废物,得罪了他们,他们又能对大王怎么样呢?”

   “关键就在秦国!”

   “呵呵,现在就看那位秦王嬴稷和相邦魏冉究竟够不够聪明了。”

   苏秦说到这里,也不由叹了一口气。

   如今天下的棋盘上,真正的棋手只有齐国和秦国。

   纵然苏秦身配六国相印,也得看秦国那边能不能配合。

   若不配合,这盘大棋局依旧没办法按照苏秦的设想走下去。

   这也是纵横家的局限。

   再怎么纵横天下,真正的决定权都不在自己手中。

   咸阳,秦国王宫。

   “六国合纵,五国伐秦?”

   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场的秦国君臣表情都很是凝重。

   举世皆敌!

   泾阳君赢芾叫了起来。

   “怕他们干什么?他们若是来的话,直接打便是了。”

   嬴稷看了一眼这个弟弟,嘴角闪过一丝鄙夷。

   赢芾的封地在宛城,但他不敢去,和赢悝两人一直赖在咸阳。

   这验证了嬴稷之前的判断——臭弟弟赢芾就是一个废物。

   魏冉重重地哼了一声,瞪了赢芾一眼。

   “泾阳君,你还年轻,就不要在这种国际大事上随意开口。”

   “难道忘了之前匡章攻破函谷关的故事吗?”

   当年的匡章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就能攻破函谷关,威逼咸阳城。

   如今匡章卷土重来,带五国联军进攻秦国,若当真能成行,那咸阳城恐怕都守不住了!

   高陵君赢悝和赢芾素来沆瀣一气,闻言忍不住开口给弟弟辩护道:

   “舅舅这话也不对吧,咱们大秦比之前更强,韩魏两国也比之前弱了。”

   “而且咱们还有大将白起了。”

   魏冉依旧摇头,冷冷地道:

   “但齐国没有变弱,而且还加上了一个更强的赵国!”

   “白起虽强,但面对五国大兵压境也难以回天。齐国的匡章可不是暴鸢、公孙喜这样的废物!”

   “赵国骑兵冠绝天下,若其他四国重兵从东边进攻,赵国骑兵从北边渡过黄河南下,大秦根本就无力应对。”

   赢悝下意识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