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37章 内斗进行时

  晋厉公之前的历代晋君在分配权上面具有最大的话语权。

   有上面那一句话,自然是晋国的分配权出现了变化。

   在晋厉公当政时期,他不止一次搞出“全都要”的场面,也就是一点汤汤水水都不肯给臣子留。

   哪怕是到了中央集权的时代,军队由国家征召,后勤由国家供应,取得战争胜利仍旧需要分润好处给有功将士和百官。

   要知道春秋时代可没有属于国家的军队,打国战的军队来自各个家族的私军,各家族也在自己承担相应的后勤补给。

   有付出就应该取得收获是一件很朴素的道理。

   虽然说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但是一旦有收获却是有人吃独食,无疑是在挑战所有人的底线。

   所以了,晋厉公死于弑君,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情。

   晋国的话语权为什么会转移到卿大夫身上?不单纯是卿位家族的实力很强大,跟晋厉公的所作所为有极大的关系。

   谁都害怕再出现一个喜欢吃独食的国君,自然而然是默许由数量更多的卿大夫去得到分配权。

   哪一天卿大夫也变得只是光顾着自己吃独食,一定会有新的风起云涌,该轮到其他贵族联合国君进行反扑了。

   当然,任何的反扑都有失败的可能性,追根溯底还是跟具备的实力有关。

   到目前,卿大夫还讲究吃相,他们秉承的是付出多少,努力的效绩,到底取得多少成果,按照劳动所得和成效去进行分配。

   这个也是卿位家族本身存在竞争,需要讲究公平性。

   因此,在现阶段立下了功劳,真的可以得到与之匹配的分润。

   哪一天卿位家族也开始吃独食?该是卿位家族之间翻脸,轮不到国君或其他贵族争抢。这一切还是有多少实力的问题。

   晋君周想要谋夺分配权?哪怕是卿位家族愿意让步,其他贵族都不乐意。

   说白了就是谁都害怕再出现晋厉公的情况。认为与其考验一个人的节操,不如维持多人形成的制衡。

   “杨梁之战”结束了。

   只是,不代表战争真的结束。

   战利品来怎么进行分配,要看晋国还能够在郑国身上取得何等的收获,肯定也要经过几位卿位家族的角逐,能漏出多少给其他贵族很不好说。

   “情况得到缓解了?”郤锜问的是疫病的情况。

   郤至颔首说道:“不得不说,下军将是奇才啊!”

   该怎么说呢?楼令拿出隔离的方案,强调必须讲求卫生,仅是这两套措施的实施,一下子就阻止了疫病的蔓延以及继续恶化。

   历史上已经有人在遭遇疫情之后实施隔离政策,只是他们没有提出系统化的观点。

   有没有系统化的整理出观点很重要。不是说会看上去显得更加高端,而是很容易令人了解到具不具备可行性,以及让人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做了将达到什么效果。

   有系统化的理论,该理论又经过检验,肯定是更可信啊。

   强调卫生的话,则是楼令第一个进行倡导。

   “下军将的才能无需怀疑。”郤锜一直都相信楼令的能力。

   郤至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们控制之下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其他人可就未必了。”郤锜说得是实情。

   郤至问道:“兄长是在说列国以及楚国?”

   “是啊。”郤至直接承认。

   尽管晋国这一边一直在建议等疫情过去再回国,仍旧不断有列国的军队离开。

   有些国家的贵族不管队伍的情况,有没有人生病都率队归国。

   有的贵族则是不管潜伏期,只知道当前的队伍里面没人生病,认为没有问题就率队归国了。

   楚军就不用说,他们的疫病情况很严重,不止大军撤回本土,还进行了解散。

   “这是第一次出现大型瘟疫?”郤至有读史,脑子里没有相关的印象。

   瘟疫?任何具备传染的疾病,诸夏这边是概括为瘟疫没错。

   郤锜想了一小会,没有在脑海里找到答案。

   好像……,过往的史书上确实是没有关于大型瘟疫的记录啊?

   那是历史上没有爆发过瘟疫,还是没有记载呢?

   其实,史书上有记载过,只是文字的使用很有迷惑性。

   在大河进行改道之后,遭到冲刷的区域疾病频发,只是交通断绝的关系,里面的人死伤惨重,遭遇的难题太多,与外界断了联系,具体发生什么事情全靠幸存者口述。

   因为姬周史官的体系特殊,他们更着重记录各国庙堂进行的决策,与政治无关的事情不在职责范围之内,自然是没有那么重视了。

   直接说就是,史官是用来监督列国君臣干了什么,顶多再加上对天象的记录,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提笔记载。而记录天象,主要是为了互相映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

   例如,史官记载某国某时看到彗星,周边的国家肯定也有看到,一旦某国没有那么一回事,或是时间对不上,那肯定是有一些记录造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