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99章 盛典(上)

  楼令从未有过与世无争的心态,清楚哪怕是不争不抢也难有安生的日子可以过。

   弱小是原罪。

   强大靠争取。

   说说,哪来的各自安好?

   如果是普通黎庶,争真的没有多少路子,九成九的人清楚没得争干脆躺平,总是有人愿意在不可能中奋斗出可能。

   一旦有了贵族的身份,至少在春秋时期躺平等于死亡,还是会带着阖家上下以及部众一块去死的下场。

   到了楼令现在的这种地位,不争的下场会很惨。

   只不过,楼氏没有多么想干涉荀氏的内部事务,一直以来也在避免卷进去。

   并非是楼令认为干涉荀氏的内部事务属于无利可图,根本原因在于风险远高于可获得的利益。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一般那样的人,不管他治下的势力多么庞大,终究逃不过一个败亡的下场。

   楼令认为的大事只有两件,第一是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次之则是推动晋国不断扩张。

   不管是晋国公室成功取代周王室,还是晋国不断扩张,哪一件都对晋国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所以,楼令既做了潮流的推动者,也必然成为风潮之下的受益者。

   至于说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以及持续进行扩张有没有风险?做什么事情会没有风险,吃饭都能被噎死,喝水也有可能会被呛死。

   无论是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亦或是晋国持续进行扩张,两件事情的风险都被平摊到晋国所有人的头上,并不是楼氏来独自风险。

   当然了,两件事情达成其中的一件,晋国的多数人都会因此受益。

   而作为推动的一方,楼令占了很多的先手,楼氏必然有更大的可能性成为获利最大的那一个家族。

   “要开始了。”楼令跟中行偃虽然是一个军团的正副手,但是没有太多可聊的话题。

   中行偃应了一句“是啊,要开始了”之后,站着不再讲话。

   楼令和中行偃的理念存在根本性上的冲突。

   楼氏需要锐意进取。

   荀氏想要安稳发展。

   需要锐意进取的楼氏,他们是因为内部不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再来就是确确实实有扩张的空间。

   想要安稳发展的荀氏?中行偃自己搞出一个大麻烦,既是大宗之主也是小宗之主,用全家族的资源猛喂小宗中行氏,其他的小宗能服气才是怪事。荀氏的封地不在晋国的边缘位置,搞得他们也没有太便利的扩张方向。

   随着荀氏在郑地南部获得大片封地,他们倒是有了扩张的方向,只是内部问题不解决,中行偃绝对不敢轻易搞什么大动作。

   荀氏最大的问题是中行偃自己搞出来,不知道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即便是中行偃意识到,其实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哪里说停止就停止,大宗之主更不可能向小宗之主认错或妥协。

   要是大宗之主妥协或认错?那权威必将丧失,至少是丧失一部分,再让争赢的小宗之主有更多的念想。

   “大舅哥现在也在犹豫,取决于中行偃到底愿不愿意让事情过去。”楼令其实觉得挺悬。

   有些事情发生过之后,不可能再被当成没有发生。

   现场一片忙碌。

   当然了,卿大夫不用多忙,再忙也是动动嘴巴,吩咐下去给其他人干活。

   有大功的相关人员在等一下会被邀请上高台,由晋君周当众阐述他们的功绩,再进行正式的封赏。

   作为卿大夫而没有大功劳?一样会被邀请到高台之上,只不过是成为见证者。

   “几位上卿,君上召唤。”有宦官过来传达。

   在之前,一众卿大夫并没有凑堆,他们有着各自的社交活动。

   中行偃就是等楼令跟齐国以及邾国、杞国和鄫国这三个小国的人聊完,看到楼令清闲下来才凑过去的。

   看场面的话,无疑是郤氏的郤锜和郤至最为忙碌。这个是因为郤氏负责邦交的国家不少,再来则是郤至作为晋国的外交部长,最重要的是郤氏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强者得到最多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原因是他们看谁不爽真的能够将之打死。

   有机会去巴结强者的话,自认为可以凑上前的人,多数人即便是混个脸熟也会去巴结一下。

   一众卿大夫先后上高台来到晋君周的边上,他们的出现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晋君周等卿大夫齐了,才说道:“几位,号令军队布列吧。”

   举行凯旋仪式,哪能没有凯旋归来的部队参与呢?

   只是,真不是所有出征的参战人员,他们都有机会出现在凯旋仪式的现场接受检阅。

   一般情况下,基本上就是有立下功勋的参战人员才有资格。

   再来的情况就是,当局会特别挑选一些“人样子”,也就是看上去高大威武的人来妆点场面。

   卿位家族在晋国无比特殊,乃至于可以说在当今的东方世界都是特殊的存在。一切的特殊都是建立在家族实力之上,拥有强大实力即便表现一般,很难不得到更多的优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