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788章 周游列国啊?

  晋国在获得郑地之后,怎么进行治理的?

   其实,还能是怎么治理呢。

   在当前,某一块土地属于某一名贵族,他可以享有除了铜矿之外的矿产开采和使用权益,平坦的土地任意进行使用,只是水系渔获以及山区木材资源的权益归于国君。

   那样说的话,等于就是哪怕某一片区域属于某一名贵族名下,一样无法随意在溪、河、江里面捕获,只是可以使用里面的水资源;山区除了木材和铜矿之外,其它资源也可以任意使用。

   郑地是晋国新占来的疆域,国君的专利与贵族的权益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所以说,只要是享有当地的家族没有改变,该怎么样还是那个样。

   晋国在占领郑地之后,肯定是会消灭一些家族,土地、城池、村庄和人口成了有功之人的战利品。

   由于太多原郑国的贵族投降,导致安排到郑地的晋国贵族数量比较少。

   类似的情况其实是不对的。

   那样会搞得新占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一旦投降的那些家族闹幺蛾子,当地主权归属说变就变;哪怕那些人没有再一次反叛,他们只是变更了效忠的对象,其实就是什么都没有失去。

   这样搞,晋国到底是赚了没有?

   只要能够收到税,能够征召出部队,哪能说不是晋国赚了。

   保留了投降一方的权益,获胜一方的有功之士得到的资源分配变少,有问题的地方肯定就出现在人心方面了。

   该说不说的事情是,当前的贵族很能够接受那种规则,同时愿意维护这种规则。

   毕竟,大家是同一阶级,天晓得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倒霉,维护规则的运行就是让大家一块拥有保底。

   古典时代之所以打起来仍旧保持友好氛围,完全就是互相之间不会下死手,输了被要价能够接受。

   一旦原本的规则被打破,等有强权人物认为吃得不够,一次、两次、三次对战败一方下重手,后面敌对一方指定就变得不那么乐意投降,随之增加了对抗的力度。

   战争这种事情,只要一方不肯轻易认输,双方必然会持续加码,打红了眼甚至要不管不顾地打个你死我活,不就进入到总体战阶段了嘛。

   春秋早期出现过很残酷的情况,起先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诸侯被异族大批消灭,后面站稳脚跟的诸侯互相兼并,直至谁都无法轻易打死谁,局势才慢慢平稳下来。

   楼令生活的时代是在春秋中期,距离大兼并时代已经过去约百年之久,无论是重新展开兼并的一方,亦或是被兼并的一方,大家都要重新进行适应。

   投奔到晋国的郑地贵族,他们肯定是有历经过迷惘的时期,忧虑会不会继续遭到针对,怀疑能不能够融入晋国。

   “所以,侯晋一直在开导其他人?”楼令刚才听楼武介绍了基本情况。

   楼武一边点头,一边说道:“郑地南部很乱,我们这边没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儿子以为区别就是郑地南部没有像侯晋这样的人。”

   该怎么说呢?

   原先楚国不是尝试北上吗?晋国与楚国先在陈国境内交锋,随后又在郑地南部爆发交战,晋国这一方就是由郑地贵族独力率先抵抗入侵的楚军。

   当时,有楼令率先进行了战前的明确部署,打起来之后在士匄的指挥下,没有发挥出战前部署的优势,导致郑地贵族的伤亡情况比较严重。

   消耗郑地贵族一波,其实是晋国中枢计划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并未按照晋国中枢想要的方式来,完全是计划之外的失误。

   要不然的话,应该是楚军与郑地贵族互相消耗,随后士匄率军入场包围或咬住楚军,给予楚军造成重创。

   那一次因为士匄的指挥失误,纳入晋军编制的郑地贵族武装跟楚军打出了二比一的战损比,后面更是让楚军轻易抽身了。

   原来是郑人,不是已经转变为晋人了吗?取得不错战果的楚军,哪怕他们清楚打得是什么人,士气方面还是得到了重新的振作。

   郑地南部归于荀氏管辖,他们没有碰上如侯晋那样的积极分子,或者说有出现积极分子,能力完全不如侯晋。

   荀氏这两三年出了不少事情,仅是前任家主过世,再到中行吴接手管理家族,期间的过渡期就至少四五个月,他们还要先顾着晋国本土的封地,没有多余的精力管得上郑地南部。

   上一次与楚军的交战,损失最为惨重的便是郑地南部的贵族,不止是领地遭到楚军入侵,并且还历经了一阵子的坚清壁野。

   按理来说,坚清壁野结束之后,荀氏应该着力于复苏郑地南部。可是他们仍旧没有派遣得力人员统管,以至于现在的郑地南部确实是显得乱糟糟。

   楼令抵达郑地西部可不是进入一座城池安歇,先安顿好部队,再由楼武充当向导到处巡视。

   时节已经是夏收完毕之后,能够看到的便是夏补种的场景。

   农田里面已经没有了小麦、黍米或栗米的农作物,有的是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