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701章 盛典(下)

  越是重大的典礼,一定是事先有过商议,即将发生什么事情,需要参与的人早就知情了。

   如果是事先已经商议妥当,除非是要刻意搞事情,不然绝不会事到临头改剧本。

   所以了,至少一众卿大夫已经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乃至于事先排演了不止一次。

   这一次赏赐的名单很多,主要当然是几位卿大夫,获得赏赐最多的人也是他们,其余人可以沾点汤汤水水就算公平了。

   没说假话,不是卿大夫可以沾点汤汤水水,真的就是很公平。

   毕竟,哪一次不是卿大夫出动的兵力最多,他们也需要更为劳心费力呢。

   既然卿大夫出动的兵力最多,再加上劳心费力,功劳更大更多之下获得最多,有什么问题吗?

   所谓的不公平,包括不出力也获得了大好处。

   出力了大力气,没有获得应得的回报,不是一种不公平了?

   如果因为很强而需要让利,其实会坏了规则。关于这一点有上演过“子贡赎人”的典故。

   晋君周对于要说什么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他也没有做任何加戏或漏戏的事情,完全按照事先商议出来的方案照本宣科。

   以现在的形势来说,搞事会让晋君周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或是危机,他该多傻才会跳出来主动搞事情?

   保持当前的平稳秩序,积累更多的力量,才是晋君周需要维持的节奏。

   “郤氏要更加强大了。”华元一直想跟郤氏建立良好关系,一次次得到的回应都很冷淡。

   孙林父多少有些愁容地说道:“现如今的晋国让人看不懂。”

   华元是真的很想跟郤氏交朋友,要是能够建立起跟栾书那样的交易就再好不过了。

   非常可惜的事情是,郤锜太耿直,郤至太贪婪,华元认为自己在社交上可以应付,问题在于宋国付不出那高昂的代价。

   另外一点,华元算是看出来了,想跟郤锜建立政治默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了解到那些之后,华元索性也就用正常的方式跟郤氏相处,把建立非凡交情的目标放在了楼令身上。

   在年龄上,郤锜和郤至都已经老迈,他们最年轻也差了楼令二十来岁,即便郤锜和郤至再能活,可能活个百来岁吗?

   所以了,华元认为正常的发展应该是,楼令会在未来十年内,或更短的时间之内,坐上晋国中军将的位置。

   窥知了未来的走向,十分懂得投资的华元当然要抓住机会下注了。

   可是,华元自认为看懂了一些局势的走向,只是凭什么告诉孙林父啊?

   资讯这种玩意,自己了解,其他人不了解,等于说可以比别人多走好几步。

   为什么华元说郤氏要更加强大了呢?因为晋君周宣读赏赐的时候,郑地北部九成归了郤氏。

   郑地北部的城池可是将近十座,并且开发度很高,属于是拿到手稍微整顿就有产出。别忘记还有一批生活在那边的郑人,他们也将归入郤氏的统治之下。

   得到了郑地北部九成的地盘,那相当于郤氏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实力。这可是在郤氏本就非常强大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分之一的实力!

   孙林父以自己的认知,说道:“郤氏一家比我们(卫国)还要强大。”

   “……”华元比较无语。

   即便是没有获得郑地北部,难道之前的郤氏不是比卫国还要强大吗?

   “楼氏,亦是比我们(卫国)强大了。”孙林父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苦笑说道:“晋国何其强盛,一个家族的实力胜过多数国家。”

   本来就是那样子了啊。

   难道孙林父现在才晃过神来?

   “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染指‘制田’。”华元说道。

   孙林父赶紧点头表示认可。

   郑国的“制田”是一个超级好的地方,与之晋国的“原”地“温”地在气候条件上可能要更好一些。

   那么好的地方归了郑国,成为郑国可以折腾一两百年的资本。

   随着晋国开始对郑国的领土展开掠夺,哪怕宋国或卫国极度渴望攻占“制田”这个地方,没有失去理智就不该付出行动。

   “碰了那个地方,其它拿到手的地方也会失去……”华元从不低估晋人的贪婪。

   宋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已经意识到晋国出现新的路数,趁着跟卫国合作针对郑国,打算加深彼此的合作,进而结成互保的同盟。

   以为宋国就只想拉拢卫国吗?他们也已经开始在与楚国尝试接触,防得就是某天晋国对宋国动手,光是与卫国结成同盟依然扛不住。

   当然了,宋国将事情干得很是小心翼翼,深怕被晋国君臣瞧出端倪。

   从这一点来看,宋国君臣是真的看出晋国发生了什么改变,提前在进行谨慎的布局了。

   晋君周的宣读还在继续。

   接下来,观礼者和围观者从晋君周口中听到楼氏占了郑地六成,范氏与荀氏合起来瓜分郑地南部六成,邯郸氏却是没有从中获得新的封地,一下子可以在脑子里给晋国的卿位家族排出一个三六九等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