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81章 发展封地的优先等级

  大实话就是楼令真的没有合适人选。

   不是人选不存在,而是楼令跟他们没有交情,太清楚有些人情不能乱欠。

   关于这一点,楼令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应该知会一下旬氏,免得到时候明明是一件喜事,搞到最后成了仇人。

   “您或许可以找国君,他也一定很乐意。”敖在了解到楼令的烦恼之后,给出了一个看似靠谱的建议。

   楼令很直接地说道:“不行的。”

   升级为家臣的敖露出了不解的表情。

   楼令说道:“我跟君上只见了一面,再者尽管君上有要重用的意思,我的婚姻最好不要牵扯到那么高的层次。”

   敖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因为先氏的灭亡吗?”

   楼令点了点头,更复杂的原因没有讲出来。

   晋国现在的形势非常复杂,由于在“邲之战”历经惨败,等于是输掉了一场争霸战争。

   楚国取得“邲之战”的胜利,他们还干了“饮马大河”的壮举,声威瞬间大振的同时,中原不少列国转为投靠了楚国。

   在那种情况下,楚国成了公认的霸主,郑国、鲁国、卫国、莒国等等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已经决定对楚国纳贡,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乃至于让周天子很是震怒。

   周天子再震怒也没有什么屁用,尤其是晋国明确回复周王室的询问,坦白暂时无法与楚国争雄的情况之下。

   当前阶段,楚国正在攻打宋国,起因是什么不重要,一旦宋国屈服的话,晋国想要重新夺回霸主宝座就要变得千难万难了。

   晋国之所以在范氏的提议下讨伐赤狄,解除周边威胁只是一个借口,其实就是想用讨伐赤狄的军事行动来给自己补血。

   这个也是晋君獳同意范氏的意见,其余卿大夫想反对也没有理由的原因。

   因此,旬氏尽管知道范氏在对中军将这个职位发起冲刺,偏偏旬氏非但无法阻止,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协助范氏。

   “不找国君,主人还有其他人选吗?”敖实在想不出来。

   楼令觉得自己要是请求帮忙的话,赵氏、韩氏或栾氏都会愿意卖人情,只是真的没有必要。

   而赵氏、栾氏或韩氏愿意卖人情,其实就是看到了楼令的本事,会很愿意借此建立关系,再让楼令欠下大人情罢了。

   楼令沉默了一会,说道:“不提证婚人的事情了。我交代的事情,你办得怎么样了?”

   此前,楼令让敖负责寻找黏土,再烧出一些管状的陶器。

   烧制陶器而已,诸夏文明已经掌握了很久,制作起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关卡。

   当然了,会因为黏土和制作流程的区别,产生质量上的差距,问题是楼令也不是要什么精品。

   楼令要陶管做什么?

   曾经有一段时期,央视有播放过一个关于秦国的考古纪录片,里面提到在先秦时期的秦国已经有暗渠的存在,使用的便是陶制的输水管道。

   先秦时期启动的输水工程,它们竟然在两千多年之后还在工作,着实是先震惊了考古学者,再让看到纪录片的人惊掉了下巴。

   楼令在“楼”地用竹管来作为输水管,讲事实就是一个过渡用品,后面也证明“故障率”颇高,维护起来很是频繁。

   暴露在地表的竹管,它们极容易被各种动物弄坏,再来就是因为密封性不高,水压稍微强一些就会让连接点出现漏水,乃至于是爆裂的情况。

   将竹管埋在地表之下?出现问题的概率一定比裸露在地表更高!

   既然有了新的封地,手中能够用的人手增加,还多了很多专业的“隶”,楼令自然是想着弄出更好的输水管了。

   敖有很有限的词汇进行描述,搞得楼令听了反倒是更迷糊。

   “带我去看看。”楼令说道。

   对了,家臣怎么对楼令的称呼是“主人”呢?其实他们对楼令的称呼是“主”而已。

   目下的词汇真的很少,尤其是在文字记录方面。

   另外,那个“主公”的称呼也不是在东汉盛行,其实到了元末才被大肆使用。

   至于《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主公”呢?因为《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人写的啊。

   他们来到一个很空旷的地方,一大片空地上就是摆着一个又一个陶管,它们大多为笔直的形状,也有弯曲的类型,数量之多估计超过千个。

   这是敖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动用两百多人手的成果,楼令现在看到的其实是更新了几代的产品。

   楼令弯腰拿起一个,仔细观察了起来。

   陶管存在接口处,一边前端显得周长(直径)较大,另一边尾部的周长稍微窄一些。这是为了便于两个陶管相接,增加其契合度和密封性。

   因为陶管是用黄色黏土制作而成,整体颜色上自然也就是呈现土黄色。

   楼令亲自连接了几个陶管,满意地说道:“干得不错。”

   敖却说道:“主要是主人准备好了一应标准,泥瓦匠再带人按照模具的标准来做。过程中那些标尺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