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第93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洞内,王阳明开始静思这坎坷一生。】

   【半生追求圣贤之道,然而阻拦他的却是层层苦难。】

   【年少成名,力求为国效力。】

   【哪知科举屡次落第,宦官弄权。】

   【当庭杖刑,贬谪流放。】

   【尾随追杀,亲人失散。】

   【瘴气横生,瘟疫肆虐。】

   【想想圣人遇到这些挫折和绝境会怎么做?】

   【自己又能靠什么支撑下去呢?】

   【沉痛的打击,生活的苦难,环境的威胁,不断向王阳明逼近。】

   【仿佛死亡都已紧随而至。】

   【在这恍惚之间,王明阳喃喃自语: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孔子曰志于道。】

   【什么是道?】

   【道在哪里?】

   【守仁今日,投荒万里,为何还不能悟道?】

   【天人交战了许久,突然,王阳明声音响亮:你是说,心即是理吗?求问大道,难道求的就是本心。】

   【哈哈哈,我明白了!】

   【被贬龙场,九死一生绝境悟道。】

   【心即是理。】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心中都有天理。】

   【因此,人人皆可成圣人。】

   【心之良知是为圣。】

   【而成为圣人的方式,就是致良知。】

   【这是王阳明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上下求索。】

   【左右彷徨后,不断体悟,事上磨炼的思想结晶。】

   【这一年,他37岁。】

   【王阳明把此命名为“心学”两字。】

   【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知行合一,致良知,人欲即是天理”,此后,追随者无数。】

   【其创良知之说,开心学之河。】

   【打破了宋以来程朱理学一统儒学之局面。】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一瞬间推翻了压在身心上的枷锁。】

   【至此心学成,圣人立。】

   【史称“龙场悟道”。】

   后世实时弹幕——

   “王阳明牛的地方,是做到了知和行合一。”

   “知道什么,就心流状态地做什么。

   让行与知合,在良善的范围内,这是我认为的。

   例如,想成为圣人,就必能成为圣人。

   这太强了。

   也就是一步入圣,真正意义上的,还没有成圣。

   就已是半个圣人。

   通俗一点,你想赚一百万,你就已成赚了一百万的人。”

   “天地万物皆有生灭,唯本心不生不灭。”

   “就是你要寻找自己,不向外界寻找自己怎么做。

   简而言之就是,不被任何事影响。

   我要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想做这件事。”

   “龙场悟道放小说里就是倒数第二章,悟完道之后就无敌了,大结局。”

   “请各位道友解惑,什么是道?”

   “回复楼上:心即是理。”

   “道……因果不是佛家道家用来打机锋的吗?”

   “回复楼上:没有人能说清楚道是什么,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王阳明悟的道,我心就是道。”

   “回复楼上:照这个意思,我也悟了。”

   “回复楼上:你悟你奈奈的腿!

   要是不看前面的内容,你知道啥是心即是理?

   知道啥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踩在先贤肩膀上,你觉得轻松无比。

   就像是现代社会知道发财的理论的人太多了,能做到的有几个。”

   “回复楼上:说的太对了。”

   “龙场悟道,便是在整个历史看下来也是足够震撼的。”

   “都在说龙场悟道的,也没几个稍微解释一下的(狗头),我还是不明白。”

   “回复楼上:龙场悟道后,要么不言。

   言出法随。

   凡是他说的,必然能实行。

   知行合一,是一种绝对的理性。”

   “回复楼上:就这么跟你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就是突破枷锁。

   对四书五经等历代圣人的注释产生质疑。

   让后世的人们,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不行了,龙场悟道太离谱了,他是不是开了?”

   春秋时期。

   孔子倒吸一口凉气道:“心即是理。”

   “这种对道的理解,倒是极为新颖。”

   颜回诧异道:“没想到后世贤人能说出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理。”

   秦朝。

   “天地万物皆有生灭,唯本心不生不灭。”

   始皇嬴政摇头道:“能被称为圣人者,果然不简单。”

   “就光说阳明心学。”

   “明明是一个意思,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理解和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公子扶苏道:“我心即是道,心学之说名不虚传啊。”

   宋朝。

   朱熹彻底被惊住了。

   王阳明提出的心学观点,给他的冲击非常的大。

   心学的宗旨在于“知行合一,致良知,人欲即是天理”。

   其创良知之说,开心学之河。

   朱熹自认无法做到。

   【伴随着阳明学说的渐次传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