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门枭虎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强大的大汉朝(二)

将门枭虎 江左俊杰 2142 2024-05-27 23:20

  汉军攻打陕北,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陕北百姓,也不全是支持汉朝的。

   但相比关中百姓,陕北百姓还是比较可靠的。

   吴年离开长安,前往南阳坐镇。又是陕北干旱,扰攘之时,各种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关中,定原县。

   城中米价飞升,而且有钱也未必买得到。粮油店的大门前,来购买粮食的人,排成了长龙。

   排队的人,时不时发生口角。

   定原大族出身,楚国的举人刘安平乘坐马车,前往友人尤三桂的宅邸。他掀起车帘,看了看粮油店的情况,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了一个不太明显的冷笑。

   好,好的很。

   天要灭吴年,所以降下这场干旱。原本陕西地区,已经成为定局,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在楚国像他这样的举人,是有种种特权的。如今大汉革了楚国的国运,占了陕西。

   绝了他的路。

   他的内心对汉朝,十分仇恨。他在附近很有人望,就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商议举事。

   尤三桂便是其中之一。

   很快,刘安平的马车来到了尤家门外。刘安平下了马车,让车夫、随从在门外等候,自己进入了大门。

   早就在等待的尤家下人,引他来到了一处房间内。

   房间内,坐着三个人。分别是尤三桂、李长弓、金承平。

   其中尤三桂与刘安平一样,是个举人。李长弓、金承平都是当地大族,而且自小习武,有武勇,家奴极多。

   俗话说得好,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刘安平深知道,依靠自己与尤三桂的力量是不可能成事的。就拉了李长弓、金承平入伙。

   刘安平进入房间后,立刻反手关上了房门。对三人一抱拳,然后来到了圆桌前坐下。

   “诸位。现在的情况,对我们越来越有利了。只要吴年不能平定旱灾,陕西就会大乱。流民四起,陕西乱成一锅粥。南有长安总兵陆景,西北有甘肃总督韩老成,东边有洛阳总兵武炎。内又有我们起事,何愁关中不能平定。”

   刘安平作为发起人,先慷慨陈词了一番。听的尤三桂、李长弓、金承平三人双眼放光,激动起来。

   似是吴年人头,唾手可得。大汉朝就像纸糊一样,一推就倒。

   “刘兄说的对。只是计划,还是得小心制定。比如我们招募兵马,怎么攻占县城,怎么联络有志之士。”尤三桂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兵马你们放心。我们已经秘密招募了五六百人,正在训练中。兵器不是问题,就是缺少盔甲。”

   李长弓沉声说道。

   刘安平眼睛一亮,正想说话。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敢私闯民宅?!!!!”

   “啊!!!”

   “皇城司办事,你也敢管?小心本军爷宰杀了你。”

   李长弓、刘安平、尤三桂、金承平四人听到这一番对话,顿时心胆俱裂,对视了一眼。

   四人连忙站起,推开了窗户,打算逃走。但又能逃去哪里呢?皇城司办事,怎么可能出纰漏?

   天罗地网。

   不久后,刘安平等四人便被带到了大堂。一位身穿皇城司官服,头戴乌纱帽,腰间佩着厚背刀的男子,端坐在主位上,气定神闲。

   “你们四个真是好大胆子,竟敢谋反。”男子笑着说道。

   “这位大人。我们都是良民,不敢谋反。”刘安平脸色铁青,却强自镇定,弯腰行礼道。

   “别死撑了。你的管家已经把你卖了。你们负责出谋划策。李长弓、金承平负责招兵买马。”

   “你们几个准备了多少粮草,兵器,还有铸造盔甲的事情,我都一清二楚。”

   “再说了。你跟我狡辩也没用。我是皇城司,是探子。没有执法权,你要狡辩,去跟巡抚大人狡辩吧。”

   “带走。”

   男子冷笑了一声站起,大手一挥。如狼似虎的皇城司探子,立刻把四人带走了。

   虽说还没有定罪,但是事情已经证实。

   这四个人菜市口问斩是基本的。还得牵连家眷、宗族抄家,流放三汉去吃冰渣子。

   他们的田亩、储备的粮食,官府笑纳了。正好拿出来,作为救灾物资。

   大汉朝不是楚国。

   皇城司也厉害的紧。

   整个陕西,像刘安平这样的人极多。大部分都落在了皇城司的手中,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少数能逃过皇城司耳目的,也不成气候了。

   这些人有人是对楚国有感情,有人是楚国留下的探子,有人是纯粹的想要博一把,建功立业。

   但就是没有人是贪财的。

   贪财的是另外一批人。

   哄抬粮价的粮商。

   家族中有粮食,却不拿出来的大族。

   长安城。

   这座城池是陕西省会,西北核心。不仅是陕西巡抚张严才的驻地,目前城内外还有大量的汉军战兵。

   但就算是这样的长安城,也是暗潮汹涌。

   粮食的价格节节攀升。

   能拿出粮食卖的粮商,都算好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