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回九零,这个贤妻良母我不当了

第9章 好人不变坏,是斗不过坏人的

  田凤雁睡得正香,觉得胳膊被人扯动着。

   睁开眼,天已经亮了。

   小女儿也爬上了床,像刚出生的小狗似的往她怀里拱。

   娘仨,就这样挤在一张窄小的单人床上。

   看见妈妈醒了,冯玉娆撒娇似的嘟着嘴:“妈,你不能光搂二姐,也要搂我。”

   田凤雁回搂了小女儿一下,笑道:“搂你搂你,但妈妈得起床做饭了。”

   冯玉姝抬起小胳膊,哄着妹妹:“娆娆听话,爸爸起早进城开会,妈妈去做饭,二姐搂你。”

   冯玉娆小嘴巴一撅:“我才不要二姐搂,二姐瘦,硌挺;妈妈胖,宣乎。”

   田凤雁被小女儿逗得不行,自己身高一六四,一百二,虽然胖了些,但这样干活才有劲儿啊,结果被女儿说成了大宣乎馒头,不知道这是在夸她,还是在损她。

   等等,馒头?

   田凤雁脑袋里的一根弦瞬间被点亮了。

   她前几天听冯岐山说,下游的永兴乡秋收前抢修损坏的堤坝。

   这种工事,都是本乡农民免费出劳力,且,只管水,不管饭。

   二三百个大男人,又是出苦大力,一顿造三四个大馒头、七八个包子绝对没问题。

   就算大部分自己带饭了,总有一些家里条件稍好的、馋嘴的,或者愿意吃热乎食的。

   自己再薄利多销点儿,三四百外馒头和包子肯定不愁卖。

   商机近在眼前,可有一个关键问题横亘在面前:中午,她固定要给两个女儿做饭,冯岐山和冯玉婷虽然不经常回来,但偶尔会杀个回马枪;两个小女儿小,说漏嘴了也成大问题。

   思前想后,田凤雁决定找周桂兰商量,看看俩人能不能合伙。

   周桂兰:“雁子,我有把握说服我家老宋,只是你知道,我跑个腿学个舌行,做面食实在不拿手,蒸馒头要么碱大了发黄,要不碱小了没发起来,你一个人一天做好几百个馒头包子,可得累免呛。”

   田凤雁胸有成竹道:“这些我都想好了,我主内,负责捡柴、和面、发面、和馅、出锅等等;你主外,负责提供地点和卖货。别以为你比我轻巧,一天往返三十多公里地呢。你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让大迪赶马车跟你去吧,一天给他五块钱。”

   大迪全名周迪,是周桂兰的亲弟弟,平时赶大集的时候会用马车拉脚送人,大半天下来也就挣个三块钱,五块钱,还是连用好几天,非常好了。

   两人大方向定下来了,开始研究价格。

   面食,可是田凤雁的统治区,成本张嘴就来:面粉0.4元/斤,一斤面能出10个馒头,碱面3克,柴火是捡的可忽略不计,一个馒头成本5分钱一个,目前县城的馒头零卖是五毛钱仨,合一毛七一个。

   包子,一斤面能出20个包子,白菜素馅80克,荤油50克,盐3克,酱油30克,碱面3克,柴火忽略不计,一个包子成本竟然也是5分钱左右,而县城的素包子零卖也是五毛钱仨,一毛七一个。

   俩人商量价格的时候,出现了小分岐。

   周桂兰建议和县城一样,五毛仨。

   田凤雁则想起了前世的P多多,建议:买的越多越便宜,馒子包子可以混着卖,5毛3个、2块钱13个、5块钱35个。

   周桂兰:“那岂不是没人买五毛仨的,都搭伙买5块钱35个的了?”

   田凤雁:“我这么订价,目的就不是卖五毛仨,是为了突出5块钱35个更便宜,让大家自发的找人拼着买,越拼越多,一张口就是35个,咱做的350个,十人人就能买空了。”

   周桂兰终于转过弯来了:“我好像明白了,你是想让买主自己贪便宜撺掇人买,咱省了吆喝,又省了时间。”

   终于开窍了。

   如果做350个,全按5块钱35个卖出去,一个馒头或包子相当于赚了9分钱,去掉周迪的拉脚钱,俩人一人能分13块钱。

   在人均工资六七十块的年代,一个妇女一天净赚13块,干满一个月就是净赚近四百块,唉呀妈啊,简直不敢想啊。

   两个女人兴奋得说话嘴都瓢了。

   .

   两个女人既兴奋又忐忑,第二天再见面时,眼圈不约而同的都黑了,不用猜也知道,都没睡好觉。

   十点钟按计划起锅,馒头宣宣腾腾,包子香气扑鼻。

   给两家一家留了些做午饭,其他的迅速装箱,外面又裹了大棉被,起到保温作用。

   从德隆乡到永兴乡大坝,单程十三四里地,大迪赶的是马车,加上路况一般,得走四十分钟左右,到大坝刚好快吃饭点儿了。

   田凤雁虽然人没去,心却跟着悬起来,没着没落的。

   对于她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小生意,她也想试试,如果离开冯岐山,她能不能养活她和女儿们。

   下午一点多钟,周桂兰来了,小脸沉得一汪水似的。

   田凤雁本来悬着的心几乎跳出嗓子眼了:“桂兰,卖得不好?”

   周桂兰重重叹了口气:“有个永兴乡本乡的人已经在那卖馒头了,咱去了算是抢人家生意……好家伙,那女的对我披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