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第435章 关门打狗,以求肃清倭寇!

  好在还有刑部牢头和衙役在身边,将那重犯一棒子打翻在地。

   李誉漠然看着,继续记录着药效发作的全部过程。

   这一天下来,他都在刑部大牢待着。

   将一颗乌香丸分成多份,分别用在三个重犯身上。

   每一次用药过后。

   他们的表现就会愈发狂烈。

   其中还有一个人,经不起这股药效,直接呜呼而亡……

   李誉仍然冷漠地看着这些现象。

   “这颗药丸的乌香纯度,高的令人发指……得赶紧禀告给陛下!”

   李誉并不清楚蓝昭为什么要自己这样做。

   可常年配药治病的他,也能明白这玩意是个实实在在的祸害玩意!

   一颗药丸,实际上能给多个人服用。

   在药效最巅峰的时候,服用者会有超乎寻常的快感。

   这和心境没有关系。

   完全是针对肉身的效果!

   如果说,乌香丹在民间大量泛滥,所造成的后果比一场大疫还要严重。

   李誉稍做整理。

   写了两份简单的文书,直接拿到了上书房当中。

   对于这位年轻的太医院院使。

   朱元璋还是颇为喜欢的。

   医术高明,药到病除,用来形容他不为过,而且还是蓝昭的人,用起来也安心的多。

   “臣李誉拜见陛下。”

   “免礼平身。”

   朱元璋笑呵呵地问道:“咱那小妃子病状如何?”

   “回禀陛下,陈贵妃病状已有好转现象,最多再服两日汤药便可好转。”

   李誉说:“但这次臣觐见,并非是为了陈贵妃的病症,而是按照少师大人的吩咐,向陛下呈送一份结果。”

   “蓝昭让你来的?”

   这下搞得朱元璋满头雾水。

   那小子不是在浙江么?

   接过李誉手中文书,朱元璋瞄了一眼,而其中所蕴含的危险,也被这洪武大帝给嗅到了。

   “这个乌香丸,真有这么狠?”

   李誉重重点头,沉声道:“少师大人让锦衣卫连夜送来药丸,臣花了一天时间,才将此药的药理摸清。”

   “而少师大人也让臣先将结果告知陛下。”

   “多半,是想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凝重道:“他的确是这个意思,但应该是想让咱将乌香列为禁品。”

   “这样,李誉,天下所有药品都归你们太医院管。”

   “你回去立马写一份奏书,然后立即提交给咱,咱要彻底禁了这个祸害人的玩意!”

   一刀切……

   乌香有害是有害,但控制好用途方法,绝对是利大于弊。

   譬如在战事时期,前线将士需要外伤治疗,而乌香的药效比麻沸散要更强,对于将士而言是个减少痛苦的好东西。

   可朱元璋不管这些。

   他只知道,与乌香有关的东西都是祸害。

   大明江山,就不应该有这种祸害出现!

   李誉试图解释,

   但朱元璋没有给他机会。

   “李院使,别啰嗦了,天下治伤的药那么多,不缺这一样。”

   李誉颇为无奈。

   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且不自知。

   “罢了,这事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还是乖乖听命吧。”

   朱元璋的办事效率确实很高。

   李誉的奏疏一到,他立马让御前司传示各级衙门,严禁乌香及衍生物在民间有一丝一毫的流通。

   违者,只要查到实物,无需交由司法衙门审定,可直接斩立决!

   不能说朱元璋的行为是坏的。

   他只是认为,乌香丸在民间有泛滥的风险,而到时候百姓们都磕药去了,谁还去种田,谁还去劳作,大明天下不就得完蛋了吗?

   对于医学的发展就有点不利了。

   李誉随后又将此事写成文书,得到朱元璋允准过后,派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往台州。

   与此同时,蓝昭那边正筹谋着关门打狗呢。

   ……

   台州府,海门卫。

   此刻已经深临夜间,台州虽是沿海,但一样会下雪。

   那帮倭寇如果放在后世,绝对能评得上劳动典范,在这种风雪天气下,仍然冒着风险在海面游荡。

   在一处哨塔当中,蓝昭拿着一个类似后世望远镜的东西,眺望着海面的几艘船只。

   戚瑞就在身边站着,赞叹道:“那些西洋的玩意就是好用哈,隔着老远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再过几百年,你坐在家里,也许洋人都能看见你穿什么颜色的裤衩子。”蓝昭淡然道。

   望远镜在元朝时期已经出现,都是海外商人前来华夏通商传入的。

   如果不是权贵,也接触不到这新奇玩意。

   朱元璋并不保守,他知道这东西在战场上能发挥多大用处,早年间在和西洋进行贸易时,就让市舶司的人大量购入,分发到一些重要军队用以侦测敌情。

   戚瑞感觉蓝昭说的有点夸张了。

   那岂不是以后和媳妇在炕上造娃,都被外人看的清清楚楚?

   蓝昭脑海中不免浮现出一行字眼,就是有点污秽而已……

   譬如——明の猛将军情热の瞬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