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

第125章 国庆献礼

  金秋十月,国庆佳节。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人们载歌载舞,各大企业和实验基地,也把关联验收和实验项目挪到了这个时段。

   其中,令世界都瞩目的,是华国即将开展的可控核聚变点火实验。

   米国。

   某实验结果。

   “华国又在搞点火实验了。”

   “他们的冯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期待的运行时长是200秒。为了这项记录,上帝知道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华国想轻轻松松达到,见鬼吧?”

   “他们永远是我们的跟屁虫!”

   “据说上一次,华国为了120秒的记录,连托卡马克装置都损毁了。比起做研究,他们似乎更在意面子……”

   “你觉得这次实验,冯能够撑住3分钟吗?”

   “他可能没那么持久。”

   “这个歧义段子有些好笑。”

   “哈哈哈哈哈——”

   …………

   南方实验基地。

   有冯世荣接受采访在先,中心电视台一套的记者已经提前赶到基地,随时准备直播新闻。

   科研员们整装待发。

   但南方总工程师冯世荣先生,却从出差返回后,就闷在办公室里,对实验提不起半点兴趣。

   “冯总工,基地即将进行第三次点火实验,请你去项目现场……”

   “我有些乏了,让中控室负责吧。”

   “冯总工,稍后对您各有采访。”

   “推了吧。”

   “冯总工……”

   “……”

   被陈帆拒绝技术援助后,冯世荣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原本信心满满的他,直接就苍老了很多岁。

   他为基地的宣传造势,各种正面形象的演讲,早就拍摄过了。

   但也拍摄早了……

   因为陈帆西北实验基地一旦开展试验,不……仅仅是他们的验收数据公布,他的一切都会变成天大的笑话。

   参数不及新人。

   运行时间不及新人。

   后续一定会遭到华国甚至是世界的耻笑。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甚至那时候,立项会投票环节,自己以势压人的事情,也会败露出来……

   那就全完了。

   冯世荣绝望的闭上眼睛,思考自己究竟从哪一步做错了。

   因为可控核聚变是SSS级涉密项目,点火实验不能全程跟拍。

   记者本想拍摄一些镜头,之后采访冯世荣充数,但秘书告知,冯世荣因劳累过度而生病,也只能作罢……

   最终。

   南方试验基地的托卡马克装置成功运行145秒,略高于上次记录。

   虽然没能“紧随其后”,但也属于是“重大突破”了。

   新闻播出内容虽然比较正面,却引来了外国嘲讽:

   “永远是米国的跟屁虫。”

   “还大言不惭要突破200秒,现在距离3分钟都差的远了。”

   “华国的科技还是落后不行呀。”

   “新闻说那么牛X来自嗨,笑死。”

   …………

   鹿合。

   西北实验基地。

   陈帆没有预约记者,但鹿合县电视台的记者知悉当地也有点火实验,就主动找上门去。

   鹿合属于十八线小县城,没有旅游景区也没有特色美食,在国人心目中没什么存在感。

   在当地记者看来,好不容易来了个研究核聚变的专家,是好是坏,直播一下,多少都可以在当地、在网络上掀起一些热度,刺激当地的经济。

   女记者询问:

   “陈帆教授,您好!”

   “我们是鹿合县电台,听说您也要在今天进行正式的可控核聚变点火实验,请问方便我们进行直播拍摄吗?”

   陈帆想了想说:

   “拍摄没有问题,不过直播……”

   女记者立刻改口说道:

   “我们可以按您的要求,在固定视角拍摄,涉密的地址和技术备件我们可以避开的。”

   陈帆发现她会错了意,笑道:

   “不是,拍摄在规定区域内,且不干扰实验工作人员就没问题。”

   “不过,直播……你确定你们县电台的新闻直播时长足够?”

   女记者没反应过来:

   “没事,我们会一直跟进拍摄!”

   陈帆安排了个人对接,临走还看了记者和摄影师一眼:

   “辛苦了。”

   女记者和摄影师对视了一眼。

   辛苦?

   辛苦什么?

   拍摄新闻,不就是我们的工作吗?

   …………

   陈帆回到总控制室。

   距离约定好的点火实验还有20分钟,各组人员都忙于设备检验,陈帆则接到了程建华的电话:

   “马上进行点火实验了,紧张?”

   已经经历了一系列技术调试,陈帆胸有成竹,但还是回复说:

   “还行。”

   “你小子也不给我打电话。”

   “忙忘了。”

   “行吧,陈总工日理万机,没工夫搭理我这老骨头。对了,你忙也没看新闻吧,南方基地实验数据并不理想,接下来给你展示的机会来了……”

   “咳……这么说显得我有些无聊。”

   “点火在即,预祝一切顺利!”

   程建华挂断了电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实验开始的铃声响起,各部门的汇报声传来。

   “报告总工,一切准备就绪!”

   陈帆站在总控制室的显示屏前。

   左侧的屏幕,是“深蓝”人工智能模型及其数据模型系统;

   右侧的屏幕,是各项目组的监控图画,此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向陈帆敬礼致意,等待发号施令。

   “各项目组就位——”

   “通电运行!”

   “加入氦-3原材料!”

   “……”

   这一次,是正式点火运行。

   左侧深蓝面板的数据,在3秒钟之后就达到了预期值。

   【燃料离子温度:℃】

   【等离子体密度:5.76x10^21/入】

   【等离子体电流:A】

   【聚变三重积(Q):16.171】

   陈帆找到并解决了验收时全部的数据偏差,将技术再推向更高的巅峰。

   如果这次实验顺利的话,立刻就可以进行商业化改造。

   …………

   女记者和摄影师所处的位置,不是适合研究,却是最适合拍摄的角度:

   随着通电的命令下达,钢铁巨兽发出一声低吼,外部线圈向超导状态转变,整个设备的最核心部分,犹如一条蓝色的巨龙,从沉睡中惊醒……

  喜欢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请大家收藏:(www.xs4.cc)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